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0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浅谈中医“进补”
德阳市口腔医院 魏剑

 中医滋补法俗称进补,是专为虚证而设立的一种疗法。习惯上把服用防病防虚以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和抗衰老能力的补品,也称为进补。“进补”实际上就是养生保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补益的适应范围和原则

 


    1.进补适用范围:先天不足,禀赋亏虚;后天失养,脾胃虚弱;过度劳累,身心疲惫;年迈之体,形神不支;病后体弱,正虚待复。


    2.进补原则:进补要因人而宜、遵医嘱,“补不足去有余”。郑板桥有一副养生保健联:“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遵循顺应自然原则,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但“食补不如力补”。

 


二、补益的分类

 


    以所补的内容来分,有补阴、补阳、补气、补血之分;以所补脏腑来分,又有补肾、补脾、补肺、补肝、补心之分。据其性质分为滋补类、清补类、温补和平补类。平补,是指用药性平和的药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宜应用于平时保养或一般的体质虚弱者。平补法应多用两种类型的食物、药物。


    1.既能补气,又能补阴或既能补阳又能补阴的药物:山药、蜂蜜、芡实、虫草等,既补脾肺之气,又补脾、肺之阴;枸杞子既补肾阴,又补肾阳。老年人,器官功能在衰退,养生应该选择平补,药性平和,用量宜小。


    2.清补则补中兼清,适用于体虚而有内热者。常应用补而不滋腻碍胃、性质平和或偏寒凉的药物,有时也以有通泻作用的药物祛除实证,如清胃热、通利二便,加强消化吸收,推陈而致新,以泻中求补。常用的清补食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包括萝卜、冬瓜、西瓜、小米、苹果、梨、黄花菜等。清补主要适用于阴虚体质、病后邪热未清以及夏季、秋季的进补。常用药物可选择西洋参、沙参、麦冬、生地、白芍、枸杞子、百合、玉竹、黄精、太子参、莲子、山药等滋阴清热或药性平和之品,即所谓“清滋法”。其用药的原则是清而不凉,以免阴阳俱伤;又要滋而不腻,以免妨碍脾胃的消化吸收。一般可选叶天士的养胃汤,重症可选大补阴煎。


    3.滋补,一般是指以汁浓肉厚的药物或食物滋养人体的阴血。血虚则选用补血的当归、阿胶、熟地、首乌、枸杞、龙眼、动物肝脏等;阴虚可选用补阴药玉竹、麦冬、女贞子、山萸肉、百合、梨、鸭肉、蜂蜜等。


    4.温补,是以辛热性的药食温补人体阳气的一种方法。阳虚多选用补阳药,如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核桃、狗肉、羊肉等。

 


三、药补应该遵循的原则

 


    1.改善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都应有利于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以利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


    2.食补或药补的补品,其补性均应较为平和,不能一味使用辛辣温热的补品,以免加重内热。


    3.宜润不宜燥,可多吃具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提神、益气、嫩肤等功效的滋补品。


    4.若本身原已有病,选用进补之物要适当,遵照医嘱,不可盲目进补。

 

四、补益的误区

 


    1.越贵越补。有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其实贵的中药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


    2.越多越补。“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为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40天一疗程的药物半个月服完,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结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