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0年05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医卫界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本报综合

助推川产道地药材质量提升 再亮川药金字招牌


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 傅超美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新冠1、2、3号”在临床上均已用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治疗,并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临时纳入四川省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由此可见,四川中医中药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力。如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升川产道地药材质量?如何擦亮川药金字招牌?


    首先是医药结合,培养川药产业全链条、多学科、多类型人才。建议在高等教育中,高校可与企业合作,采取“订单模式”,培养川药科研、生产、销售、策划、市场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中,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寓教于用”职业人才培养机制,以执业资格认证为核心,大力开展教育拓展服务,为基层医院、药房、企业培训执业中药师,为市州基层培养熟悉当地中药资源情况、掌握动植物分类与药材鉴定方法的技术人员,为企业培养掌握中药制剂基本技术的技术人员。加大培养后备人才,重点打造技术人才,培养中药全产业链多类型人才。


    其次,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提升川药产业科技创新实力。围绕四川千亿级中药产业发展目标,聚焦川芎、麦冬、益母草、附子等西南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开发,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我省应利用好资源、产业优势,顺势而为,直面挑战,集中力量,提升川产道地药材质量,再亮川药金字招牌。

 

中医人才培养应遵循守正创新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中医师 张勇

 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表现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其包含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为新冠肺炎的治疗作出巨大贡献,这也为中医药的战略发展带来契机。让中医药传承与发扬,中医人才培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不仅要抓好院校教育,还应重视师承教育。他建议,应根据人才的个体差异,实行全国、省、市三级师承教育工作,并确保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同时,健全师承教育指导老师以及师承人员的遴选条件和准入标准,让师承教育的成效得以保障。


    发扬中医文化的首要任务是对中医传统文化精髓进行继承,从前人的临床经验中掌握其精华并运用到实际中来,因此,应加强中医经典和基础的学习,重视中医经典理论传承,提高中医人才素质,中医学院的课程设置也需进行相应改革,临床单位后续也要加强对中医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

 

发挥疫后中医“治未病”优势
推进四川中医文化全方位建设


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吴节

 中医的作用不仅在本次抗疫过程中有目共睹,在提高自身“正气”即提升免疫力抗击病毒方面更具优势,在疫后康复、疫后防复等方面就更能体现出中医独特的“未病先防”和“瘥后防复”优势。要发挥中医治疗端口前移优势,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事业发展,同时就中医的相关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治未病理念普及。构建全媒体中医治未病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的机制,加强对中医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监管,依托专业力量,构建形式多样的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中医健康文化传播平台。


    加强省级治未病医疗机构在社会健康保健机构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医疗机构治未病人员定点临床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形式,对健康保健机构相关治未病服务进行监管,为搭建社会化的治未病服务体系奠定基础。


    促进治未病产业链形成。丰富治未病医疗手段,开发便捷有效的治未病家庭医疗服务产品,如膳食包、茶饮包、足浴包等。将医疗-科研-产创-市场结合为一体,构建治未病产业链。促进治未病产业联盟建立。
    推进中医治未病信息化建设,落实中医健康管理。开展中医治未病信息化建设,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及系统,为中医科研、防治疾病等提供可靠数据。


    加强四川省治未病中心专科能力建设,并加强各类中医人才培养。在师资方面分为研究型及临床型师资,遴选临床经验丰富或临证有专攻的师资队伍,保证师承时间及效果。

 

关于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四川省中医药条例》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泸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郑海三

 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全票赞成通过了《四川省中医药条例(修订)》,于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分为总则、中医药服务、中药保护与发展、传承与创新、保障与促进、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61条。针对第四十七条、四十八条规定,建议:


    各市州至少遴选10个中医优势病种,与西医“同病同价”纳入医保定额结算。中西医治疗同一种病,在总费用上要缩小差距,在价格制定上不能以成本为主,要充分体现中医技术价值。从保护中医、发展中医的角度,在确保患者负担不增加和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中医项目及病种的收费标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引导患者、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选用中医特色疗法。


    开展“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工作。每个市州至少选择1家医疗机构将针灸康复等疗效确切的病症,纳入“中医日间病房”治疗,对每个病症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患者住院期间免收床位费和护理费,当日治疗结束后可以离院。“中医日间病房”管理,提高中医疗法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医保费用支出,同时加强了医院床位周转,最终实现整体效益最优。


    根据中医诊疗的特点,建议将全省各级中医医院均设为首诊医院。通过政策突破、倾斜方便病人到中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