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3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长假结束,如何从“神游”状态回归
医生建议:健康饮食 “稳”住生物钟
□本报记者 白华宇

       长达8天的中秋国庆长假结束了,许多人在这几天感觉心浮气躁,精神无法提振,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那么这可能是患上了“节后综合征”。

       许多网友在社交网络平台说,即便假期已经结束了几天,但精神依然感觉在远方的美景和睡懒觉的床上“流连忘返”。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如何高效调整?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慢性重精优化治疗科主任米莉,请她为我们支招。

     “节后综合征”要及时控制

       严重时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相信大家对“节后综合征”并不陌生,在长假结束后,不少人都会被这个“甜蜜的负担”困扰。

米莉介绍,因为人的身心要从假期带来的生活节奏变化中抽离出来,“节后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状态,特别是在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等大型节假日之后,它主要表现为各种生理或心理的不适。“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米莉说,“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在假期期间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的。”

       米莉提醒,如果你感觉自己的“节后综合征”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应对“节后综合征”

       可以从“吃”开始

       首先,我们需要从生活和饮食习惯方面入手。节后的几天,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帮助身体尽快调整到正常状态。

       其次,适当地运动也能帮助缓解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焦虑和压力。

       此外,如果你感到精神无法提振,可以尝试与亲朋好友交流、听音乐、阅读等来放松心情。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米莉还特别提醒大家,如果你在假期期间因为玩得太“嗨”等原因熬夜,要注意调整生物钟。“生物钟‘稳’住了,睡眠紊乱不攻自破。”她说。

       最后,米莉建议大家要给自己做节后心理调适。“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目标或是人生计划,我们去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她说,“找到工作的动力,就会更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