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3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范天勇援藏医疗队
9年 在若尔盖留下爱的礼物
□王东云 本报记者 侯文瑾

       9年前,原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范天勇同志牺牲在赴若尔盖开展医疗对口支援的途中,时年44岁。

       为弘扬范天勇的仁医精神和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2014年,德阳市组建“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定期前往阿坝州若尔盖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德阳市人民医院,正是这支队伍的主力军之一。

       截至目前,德阳市325名医务人员用不同的方式为若尔盖群众的健康服务,为提升当地的医疗水平常年奔走,倾尽全力。

       9年时光,范天勇援藏医疗队为若尔盖带去了什么?

       巡回医疗

       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免费问诊

       9月15日一大早,若尔盖县红星镇像过节一样热闹,街头挤满了四面八方涌来的村民。

原来德阳市范天勇援藏医疗队正在镇上开展巡诊活动。

     “这边平时买药要走很远,你们送药上门,真是太方便了。”王哥是在若尔盖县红星镇开餐馆的甘肃人,来红星镇几年了,在街头刚好碰到范天勇援藏医疗队正在巡诊,他便找医生测了血压,调整了降压药的用药方案。这也让作为外地人的他切身感受到了实惠。

9月12日,德阳市范天勇援藏医疗队的26名队员从德阳出发抵达若尔盖县,从13日到15日,他们分组走进若尔盖县巴西镇班佑村、唐克镇、红星镇,进行义诊送药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宣教。

这是德阳市范天勇援藏医疗队第9次深入涉藏地区开展巡诊。

     “阿妈,你血压有点高,暂时不用吃降压药,但一定要注意家里做菜少放油盐。”

     “阿姐,你的宝宝好可爱,不要给他吃太多糖哦。”

       医疗队队员们从日常生活开始拉家常,农牧民也打开了话匣子,乐于和医生们交流。

       减油减糖减盐,到底什么样的量才算少?刷牙的次数、时间、方法及需要注意什么?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不利于保护关节?……

       针对这些问题,医疗队队员们用生动通俗的讲解示范,刷新了当地群众对健康的认知,提升了百姓的健康素养。

       同质化医疗

       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9月13日,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的走廊上,求吉乡58岁的农牧民松林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平稳地行走。手术室里,来自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疗团队正在进行另一台大骨节病手术。

       刘海龙既是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员,也是这次6名大骨节病患者的主刀医生。他带着手术器械长途跋涉8小时来到若尔盖后,来不及放下行李,便带上当地医生到病房查房,了解等待手术的6名患者的详细情况。

       连续两个白天,刘海龙团队与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战斗在手术室。从上午9点开始,到晚上7点多才结束手术,其间只在手术间隙简单吃个盒饭。

       虽然辛劳但收获了喜悦,6台手术非常成功,手术次日患者便能下地活动,重获行走的自由。

       6台手术中,年龄最大的患者泽州措今年75岁。“以前只知道阿妈得的是大骨节病,不知道这么大年龄了还能做手术。阿妈这次可以重新站起来,我代表全家感谢你们!”泽州措的儿子对德阳医生张明竖起大拇指。

       自2020年以来,德阳市人民医院陆续派出数支医疗团队在若尔盖县开展大骨节病筛查和手术,至今已让11名若尔盖农牧民重获健康。

       11台手术的背后,是德阳市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组成的团队与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德阳市人民医院全面托管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的成果。

       9年来,以“妇科诊疗中心”“创面修复中心”“大骨节病中心”建设为立足点,以新项目、新技术为着力点,以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支撑点,德阳市人民医院在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建设同质化专科,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高若尔盖县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更好地发挥百姓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输血”+“造血”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非常感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和孩子。”今年6月,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病房里,一名即将出院的高危产妇紧紧拉住德阳医生徐娅的手,对她的救命之恩表示感谢。

     “你要先感谢泽仁纳么医生,是她第一时间识别到你的问题,并且在你到达医院前采取了果断措施,为我们后面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和机会。”徐娅向产妇介绍了当天出诊的若尔盖医生,她对这位“徒弟”在院前急救环节对子痫高危孕妇的处置给予高度评价。而当时已经昏迷的孕妇以及乱成一团麻的家人并不知情。

       近年来,对口帮扶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的德阳专家们采取了“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方式,建立跟学评估机制,将技术资源、管理资源持续输出,既填补当地学科空白,又解决当地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境。

       一年时间,德阳专家们现场教学400余次,线上答疑500余次,查房、点评指导1500余人次。他们带领当地医务人员成功开展无痛分娩、美容缝合、植皮、深静脉置管、产钳等在内的新技术24项,开设疼痛专科门诊、创面修复门诊、儿保门诊、PICC门诊,为农牧民健康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选择。

       像泽仁纳么一样的“徒弟”还有很多,他们已能独立开展妇科腹腔镜下手术、清醒镇痛、清创植皮、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等操作,已经成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传播人间大爱

       与群众结下深情厚谊

     “康卓措!”随着一声呼唤,一名藏族小女孩朝着德阳医生飞奔而来,她紧紧地抱着远方的亲人。这温情的一幕,让旁边负责翻译的当地工作人员也落了泪。

       今年6岁多的康卓措让德阳市人民医院的员工一直牵挂着,他们亲切地唤她为“小仙女”。她与德阳市人民医院的故事,要从6年前说起。

       2017年6月1日,因父母上山挖虫草和务农,仅4个月大的康卓措被独自留在家里。为避免孩子受凉,父母将她放在了火炉边。结果,年幼的康卓措不慎翻倒,右腿从脚背到大腿、腰部,被滚烫的火炉大面积严重烧伤。9月下旬,在德阳市、若尔盖县相关部门的关心和协调下,康卓措父母带着她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治疗,先后接受了三次植皮和挛缩瘢痕松解手术,以及相关的康复治疗。经过手术,康卓措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挛缩瘢痕得到了完全松解,不再因伤情对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时,经过康复训练,康卓措腿部功能恢复正常。

       与康措卓一样幸运的,还有许多涉藏地区的群众,他们都与德阳“门巴”(医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2018年,德阳市人民医院在若尔盖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创面治疗中心,将治疗“小仙女”所使用的负压技术及皮肤扩张技术等带到若尔盖,治疗了很多狗咬伤、牛顶伤、烧烫伤等意外导致的难愈性创面。

       今年5月下旬,若尔盖县创面治疗中心还为另一位严重烫伤的女孩索楠阳珍进行了两次手术,让这名11个月大的藏族女婴创面愈合良好。出院后,为她实施手术的德阳医生陈莉也时时牵挂着索楠阳珍的生长发育情况。

     “小仙女”们和德阳市人民医院的故事并没有结束,随着两家医院在管理方面的融合和技术上的同质化,一份穿越时间和空间,连接着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生活的爱将永远传承、延续。

       深度帮扶有全新尝试

       科普行动走上高原

     “黄疸的孩子要多晒太阳,母乳比奶粉更适合新生宝宝,产妇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9月12日至15日,一支科研团队翻山越岭从德阳奔赴若尔盖,走进涉藏地区孕产妇家里。

     “这是德阳市人民医院对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的全新尝试,通过这样的联合项目,既能为涉藏地区的妇女做一些实事,切实提高母婴安全,又能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培养当地医务人员的科研思维,帮助当地医院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找到新的突破口。”据课题组负责人、德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何琳介绍,2023年德阳市人民医院与若尔盖县人民医院联合申报的四川省科技厅科普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阿坝地区孕产妇全孕期科普保健体系建立及推广应用研究》获批立项,该项目以阿坝地区孕产妇、家属和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合力构建孕前、孕期、产时、产后全周期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为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公益性健康知识培训服务,采用《科普手册》“小燕学堂”和“孕妇学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阿坝地区群众开展科普培训,持续提升健康脱贫攻坚成效,并形成可推广经验。

       除了带着课题上高原,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员更是以最直接的方式将健康知识带到当地。刘舒舒是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医生,她在众多师生的掌声中登上若尔盖县中学操场的大型舞台。“我还是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曙光志愿队的一员,今天来到这里,希望为你们带来一缕阳光。”真诚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她和孩子们的距离。刘舒舒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结核病的危害、致病机制、诊断治疗以及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有效预防结核病娓娓道来,台下的孩子们一边看图片一边听讲,时而大声回应着她的提问,对医学领域的科普表现得饶有兴趣。

       儿科医生兰婷婷和她的两名助教一起登台,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了解气道异物的种类、海姆立克急救法的适用场景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曾经遇到过气道异物梗阻的孩子不幸失去生命。所以,我希望更多人掌握这门急救法,在自己以及身边的人遇到危险时及时施救,减少遗憾的发生。”在课堂上,兰婷婷动情地道出了设计这堂科普课的初衷。

       常年在涉藏地区开展医疗支援和巡诊工作,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员们深知,要提升当地群众的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有必要从学校入手,从娃娃抓起。

       9年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的脚步,踏遍了若尔盖的村村寨寨,累计行程3万余公里,为当地4万余名群众开展义诊义检、疾病筛查,捐赠医疗物资,累计投入近百万元……

       这一切,都是他们为高原留下的礼物,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和若尔盖的情谊仍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