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0年04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医学捐献有哪些
攀枝花市中心血站 吕莹晞

  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医学科技的发达已到了人类最新的高峰。从微小的纳米机器人到庞大的手术舱,从远程诊疗到细胞救治,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争取最大程度上挽救生命。但迄今为止,有一类非常常见、无可替代的必需品——人体器官,是医学科学还未能攻克的难题。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替代品,比如人工肾、金属关节,甚至心血管瓣膜,但我们仍然无法生产制造血液和更重要的器官,比如心脏、肝脏、角膜等。我们的外科手术技术已经精准到可以缝合神经、血管,但仍不能通过生产来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因为这不仅涉及科学技术,更涉及医学道德伦理。对于这些重要的器官,现在唯一的来源是医学捐献。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医学捐献这件事。

 

 


血液捐献

 


    捐献血液可分为献血和献造血干细胞。其中献血又可以分为捐献全血和成分血。捐献全血是在献血时不经选择、直接从血管抽取。全血中包含了血液中的所有成分,比如红细胞、血浆等。成分血捐献是通过特殊的仪器设备,提取血液中的某些细胞或成分组织,然后将其余的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常见的捐献成分血有血小板、血浆、白细胞。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相对复杂一些。第一步是采集数毫升的静脉血,对这些静脉血样本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检测,检测结果进入造血干细胞数据库,在患者需要时首先进行HLA配型。只有配型成功、捐献者的身体条件符合要求并且有捐献意愿后,才能进行第二步,即对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动员刺激,增加捐献者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然后抽取这些造血干细胞,输给患者。从配型成功,到最后的输注,需要几天到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谈到这里,顺便讲一下骨髓捐献。骨髓捐献也是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因为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平时都存留在骨髓内,外周血液中含量极少。骨髓抽取的方式会让捐献者觉得不适、心理压力也比较大,采取外周血抽取的方式更安全也更容易被接受,所以现在应用得比较多。

 


组织和器官捐献

 


    人体组织捐献是指捐献人体细胞和角膜等;人体器官是捐献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在我国,如果是活体器官捐献,接受人仅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有意愿在逝世后捐赠器官的需要先自愿登记。捐献者可以在充分了解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和工作流程后再决定是否要进行登记,登记的途径有各地的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者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上登记。捐赠者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捐赠身体的全部或部分器官,也可以随时撤销变更和撤销捐献内容。

 


遗体捐献

 


    遗体捐献实际就是捐赠的身体全部器官。经过医学评估,遗体的不同器官可能用于救治不同的患者,意味着一名捐献者可能挽救很多人。还可以直接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校用于解剖,成为医学教育里的“大体老师”。尽管已经可以做出各种器官和身体的模型,但是只有通过亲手解剖,医学生才能更系统地了解人体的机能,更清楚地看到人体的细枝末节。这些 “大体老师”,为医学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社会进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医学捐献中。无论是献血,还是捐献遗体,都是人们做出的普通又不平凡的选择。无论医学科技如何发达,这种互助友爱、奉献科学、奉献社会的精神仍值得鼓励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