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0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忆
绵竹市人民医院 谭明剑

 有一些年头没去翻老家后面的那座山了。这座山,承载了太多儿时的回忆。


    孩童时候,每到清明节前后,奶奶会带着我来到半山腰上,摘茶、掏“猪屁股”、掐蕨薹、挖笋子。那个时候,摘的茶会送到茶厂,换了钱买糖吃,其他的野菜奶奶会拿回家腌制好,保存起来。路上,奶奶还会顺便扯一把棉花草,带回家给我做“青米馍馍”。


    长大后,奶奶走不动了,父亲便带着我往更高更深的山里走,那里有更多的美味野菜等着我们。回来后,一大家子人先围着桌子饱餐一顿,然后奶奶又开始腌制野菜,留着慢慢吃。


    如今工作了快十年,我就有十年时间再没上过山。这期间,奶奶病逝,父亲也渐生白发,那座山里的记忆,也越来越远。


    清明,一大早,父亲就在屋外喊,“搞快起床,今天我们去山上掐蕨薹。”一听到掐蕨薹,我一咕噜从床上爬了起来,赶紧和老婆收拾好孩子,准备上山。


    收拾妥当,父亲和母亲已经准备好工具等着我们。一路上,刚满四岁的女儿最为兴奋,成片的野花,黑黑的森林,崎岖的石板路……这些事物对她来说尤为新鲜。而当我踏上这条熟悉的山路后,儿时的记忆点点凝聚,小时候跟着奶奶和父亲满山跑的影子渐渐清晰起来。


    翻过小山头,走过奶奶经常带我摘茶的地方,经过一片大竹林,再过杉树林,便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这里是一片蕨类植物葱郁的地段,雨后春山,蕨薹疯长,一根根如筷子大小,尖尖的嫩绿芽蜷缩着,身上长着白色的茸毛,多得不得了。一来到这里,一大家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妻子和女儿因为极少上山,看到大片的蕨薹稀奇得很,又是拍照又是惊叫,使得整个山头都是她们的声音。特别是年幼的女儿,一认得蕨薹之后,硬是拉着她的奶奶去掐她发现的蕨苔,像极了我以前的样子。


    几番忙碌之后,我们的收获颇丰。父亲说,还好我们上来得早,要是晚个几天来的话,这片蕨薹就被别人抢先掐走了。听到这句话,我尤为耳熟,奶奶以前也经常这么说。她会告诫我,上山要趁早,早起的鸟儿才有虫吃哦。


    开始下山,小女儿因为疯过了头累着了,开始赖着要爷爷奶奶背,我和妻子便扛着野菜往山下走。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虽然很累,却很充实。看着女儿赖在她奶奶背上可爱的样子,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我奶奶的样子。


    年长的老人,花白的头发,深刻的皱纹,慈祥的面容。她会习惯性地咬一下上嘴唇,然后撩一下头发,慢悠悠地喊道,“孙儿,快来这边,这里的蕨薹才多哦。”然后,她笑了,笑得就像那蕨薹旁边开着的野花。


    清明,我的奶奶,我想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