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0年03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手抓防控 一手抓复产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血流导向装置介入手术
李光宗 本报记者 温韬

3月8日,72岁的赵婆婆在家人的陪伴下,精神奕奕地告别了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所有医护人员,老人家没想到自己在疫情防控期间经历了一场生死战役,而帮自己渡过难关的是神经内科的医护人员。


    原来,赵婆婆在半个多月前,突感头痛不适,有过经验的她感觉情况不妙,但当时正是疫情防控的紧张时刻,几乎所有医院都没有完全开放,应该怎么办?亲人们急得团团转,到处打电话咨询,终于,他们得知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已经全面复诊了。


    赵婆婆很快便前往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让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感到相当棘手,赵婆婆的颅内有一个巨大的动脉瘤,直径大于10mm。脑动脉瘤可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因为脑瘤不知何时会破,但一旦破裂,死亡和病残率均是极高的。


    这样巨大的动脉瘤,手术方式只有开颅夹闭或者介入填塞治疗,但是赵婆婆在2005年曾经做过一次开颅手术,再次开颅的话,一是瘢痕问题,二是手术难度大,经过神经内科专家反复分析,多次与家属详细沟通,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了介入手术治疗。传统的介入方式容易导致动脉瘤复发,目前最新的介入技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该种动脉瘤,是一种最具有优势的方法。该手术方法技术新、难度大,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从未开展过,在成都市市级医院中也处于空白地带。


    术前,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放射科、麻醉科、ICU、神经外科等科室共同协作,制订了多种手术预案,最终确定了在全麻下为赵婆婆进行血流导向装置辅助弹簧圈治疗巨大动脉瘤的手术方案。


    2月27日,神经内科介入组在患者家属的信任中成功进行了这项手术,经过1小时4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经过10天的恢复,赵婆婆出院了。


    据了解,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四川省卫健系统中疫情防控期间全面复诊的第一家医院,不仅解决了像赵婆婆这样在疫情防控期间有病难投医的问题,同时也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一面严格防控,一面是全力复产,为患者搭建了一条及时方便的就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