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0年0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检验科——
“一锤定音”的幕后英雄
文/成都市卫计宣教中心 王颖

从成都市确诊第一例患者开始,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建了以微生物检验科为核心的微生物检测中心进行病毒检验,30余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流不间断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每次进实验室基本上就是3~7个小时,进去后不能喝水吃饭,不能上厕所。他们承担了全市所有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和定性任务,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他们是一锤定音的幕后英雄。

 

一声“集结号”  四面八方赶回来

 

 


春节前夕,检验科的袁齐武与新婚的妻子婚后第一次回到妻子贵州的老家,接到单位的紧急通知以后,立即买了一张绿皮火车票,在除夕夜踏上了返程路,正月初一早上8点准时到单位报到。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陈恒的身上,今年春节是她第一次跟着外省男朋友回家过年,但接到任务后,她立刻赶回来,正月初一晚上7点准时“上岗”。为了推动全市建立起高效、高质的检测体系,陈恒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实验室遴选工作,并起草方案组织了摸底工作,4天内跟随专家团队跑了30多家实验室进行现场核查,为了赶时间大多数时候都吃不上一口热饭。

 


为早一分钟确诊  24小时不停歇

 


黄韦唯被部门负责人戏称为查杀新冠病毒的一把“利刃”,她专业过硬、技术精湛,成为了检验室里第一批中坚力量。春节期间,她把孩子交给了老公带回老家,自己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战“疫”的号角吹响以后,她在单位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同事们都开玩笑叫她“铁娃娃”。防护眼罩的久压,让她的身体产生了强烈的不适,除了眼眶周围的疼痛以外,还有强烈的反胃感。每晚忙完工作和家中5岁的孩子视频时,孩子总是泪眼汪汪地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家?”面对牵挂和思念,这个“铁娃娃”只能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任务还很艰巨,增量还未控制,我还不能松懈。”


黄韦唯不是党员,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她深知,早一分钟确诊,就能让疑似病人早一点接受治疗和隔离,就能尽最大可能阻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

 


“枢纽”良好运转  确保信息渠道顺畅

 


作为“收样人员”,朱姝第一时间站出来负责检验样本的信息登记、反馈及核对,确保信息精准度。检验科梳理汇总物资的时候,她主动帮忙;阳性样本需要核对的时候,她及时补位。为了保证检验科的正常运转,哪一个环节缺人了,她就立即“搭把手”。


微生物检验科的成员年龄大都在30多岁,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他们不善言辞,生性羞涩,但他们勤勤恳恳、踏实肯干。这一个多月的战斗,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过累,没有一个人叫过苦。样本随到随检,检测工作从未间断,检验室外的办公室支一张床就是临时歇脚的“家”。检验标本时间紧、任务重、危险性高,他们必须用最快的时间“揪”出病毒,保证“疾控枢纽”加速运转,打通信息传递渠道,避免更多的人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