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0年0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抗“疫”先锋张仁卿:
带领“尖刀部队”和病毒赛跑
成都市卫生计生宣传教育中心 王颖

他没有枪,却一直在“战场”;他不是兵,却一直上“前线”;他不喊口号,却一直默默坚守。他就是成都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张仁卿。他说:“我们是在和病毒赛跑,一刻都不能松懈,松懈就是对病毒的纵容。”

“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体现在工作当中,把制度、规则、流程、纪律科学的严谨的合在一起,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不让理想信念悬空,这才是真正践行入党誓言的做法。”作为一名党龄25年的老党员,张仁卿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喊口号,只作表率。

 

有备无患
他们从容应战

 

从2003年非典到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以及2017年的H7N9禽流感等,通过对各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成都市公卫中心不断总结经验,17年磨一剑,医疗救治体系逐渐建立了起来。张仁卿带领一支应急救治队伍全年无休,保证至少40名队员处于应急状态,活动范围不能超出绕城高速以内,24小时通信畅通,30分钟内集结到医院,一旦有疫情发生,应急预案便立即启动。


“每年我们都要进行4次以上的应急演练和培训,不断总结优化流程,不断修订应急预案。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我们凭借有限的兵力打赢这场‘阻击战’。”张仁卿说:“只要齐心协力,我们就能一起战胜疾病。”


在他和相关科室不分昼夜的监督协助下,成都市公卫中心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而紧急改建的二期工程2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共有370张床位,从施工进场到改造完成,仅仅用了10天的时间。这次改造不仅新增了100张床位,还将非呼吸道疾病病房改造成了符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要求的专用负压病房。

 

打好“歼灭战”
狠抓“攻坚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张仁卿义无反顾扛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从接诊前的各种信息联络,到接诊后患者的医疗救治;从患者的生活、心理需求,到诊疗方案的快速修订更新;从收治患者每日情况的上报,到与省市专家组一道对危重患者进行病情讨论,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张仁卿忙碌的身影。


作为市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他与省市专家组一道参与了患者的救治工作,制订了针对新冠肺炎进行“分层收治”的特殊诊疗方式,患者入院后被分为危重症、重症、普通症、轻症四个等级,实行一人一方案,精准施治。


张仁卿把危重症和重症患者分给了他亲自带领的“尖刀部队”——重症医学科及MDT多学科的团队,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而对于普通症和轻症的患者,他们就打“歼灭战”,放在另外的楼层进行收治。这样既能够保证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同时又让普通和轻症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早日解除隔离,回归社会。


张仁卿从事传染病工作3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除了积极给予患者抗病毒治疗外,还进行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等措施。连续一个月高强度的工作,张仁卿眼中已布满了红血丝,但他不敢有一丝的松懈,他说:“很多危重症患者就像在大山之间走钢索,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须尽全力协助他们走过这一程,每一次用药都精确到毫升,不能多一点也不能少一点。一起挺过去就算是成功了。”

 

把患病母亲交给医生
把自己交给医院

 

82岁的老母亲因为突发脑梗住院了,张仁卿把母亲送住医院后,又迅速回到了工作岗位,他说:“说不担心肯定是假的,但自古忠孝难两全。我相信专业的医生能帮助我的母亲战胜病魔,而我也必须要回到更需要我的岗位上去,在这关键的时刻,我必须把自己交给医院。我分管医疗业务工作,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应急救治团队都以他为榜样。院感科医师段晓菲说:“张院长给予我们每个业务科室足够的支持,帮我们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非常重视院感问题,有效推进各项防护措施,目前,一线医务人员零感染。”


在医院,他不仅是思维敏捷、行动迅速的“指挥官”,还是贴心靠谱的老大哥。护理部主任万彬在疫情发生以后,面对紧缺的防护物资,急得两次掉下了眼泪。张仁卿立即想方设法努力协调物资,还贴心地为护理人员准备了“纸尿裤”以防万一。尽管战“疫”打得很艰难,但他坚信,只要共同努力,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


张仁卿每天7点半就准时到达工作岗位,手机更是随时都在响起,有时候是半夜一两点,有时候是三四点,因为他要负责指导五城区、高新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工作,所以他不允许也不能让自己有一点点的失误。“我不希望别人来关注我一个人,因为从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希望有能力的人多来帮助疫情之下的整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太多太多。”张仁卿抱着“不胜不退”的信念,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