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09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低血小板患者 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咋治疗
高丽

       近年来,随着各类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日益普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栓并发症发病率也明显增高。对于血小板低的患者,当发生了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栓,为让患者在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治疗方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前用药史、导管使用情况和导管相关血栓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经文献检索,现将低血小板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的治疗方案简述如下:

       抗凝治疗

       抗凝剂可以减缓或阻止血栓的形成,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低分子肝素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相关指南更多推荐低分子肝素作为初始抗凝药物,并按照说明书根据患者体重调整剂量进行初始治疗。但是否需要在保留导管期间一直使用该剂量,目前缺乏严谨的临床证据。国际和国内指南陆续将DOACs列为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治疗的一线用药或首选用药。在利伐沙班标准治疗方案(15 mg,每日2次,3周;之后20mg,每日1次,6个月)基础上联合微粉化地奥司明(2片,每日1次,6个月)可提高静脉再通速度,降低6个月内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DOACs对输液导管引起的深静脉血栓,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较低的出血风险和较高的导管保留率。对血栓性浅静脉炎,应用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45d)可以预防后续静脉血栓栓塞症事件。

       低血小板时的抗凝治疗: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计数<25×109/L时应为抗凝禁忌,对高于此水平的血小板降低患者,可考虑降低剂量继续抗凝治疗。建议对此类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并根据血小板水平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系统溶栓。CDT是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系统溶栓是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溶栓最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对急性期的治疗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过敏反应少等特点,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出血。另一种常用药物为降纤药巴曲酶,是单一组分降纤制剂,通过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安全性高。

       除非患者急性血栓形成(症状出现时间<14d)症状极为严重(如表现出上腔静脉综合征)且经评估出血风险较低,不推荐常规采用溶栓治疗。

       血小板计数很低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因此,这类患者溶栓治疗需要在严密的监测下进行。溶栓治疗中主要的监测指标包括: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含量,低于1.5g/L时应减少药物剂量,低于1.0g/L时,停止溶栓治疗;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0×109/L或较基础值降低超过20 ,应注意出血风险的增加;低于50×109/L时,应停用溶栓及抗凝药,并根据有无出血决定进一步治疗措施;③D-二聚体:常常能够灵敏地反映溶栓治疗是否有效,如果D-二聚体值由治疗中的高点降低并逐渐趋于正常、或维持较低水平而不再升高,提示溶栓药物不再对残存血栓起效,此时可考虑停用溶栓药物,避免因无效治疗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输注血小板浓缩物

       如果血小板计数非常低,治疗前可能需要先输注血小板浓缩物,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并预防出血。

       导管拔除

       对于部分患者,如果血栓较小或低血小板计数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导管拔除可能是治疗血栓的最好选择。但是,在拔除导管之前,需要先评估患者的血栓状况以及导管拔除后的治疗计划。

       手术治疗

       如果血栓非常严重或无法用药物或导管拔除控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包括机械栓子、栓子切除或植入过滤器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动态进行调整。患者应在医生的监督下接受治疗,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最大的治疗效果和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另外,预防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血栓发生,还包括导管护理、正确使用抗凝剂和及时识别和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早期关注并重视这些因素对预防血栓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四川省肿瘤医院导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