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3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如何科学治疗
何虹志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由于人们在生活中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触较少,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的人群,其罹患率达13 。且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家族聚集性,亲属罹患率比对照组高。

       病毒性感染因素。对狼疮性肾炎内皮细胞行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病毒包涵体,并可存在于皮肤、淋巴细胞内。研究发现,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还存在EBV病毒指数显著增高情况。由此说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与病毒持续性感染存在相关性。

       性激素。通常,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提示雌激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有关。同时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于儿童和老年妇女,妊娠期和哺乳期常出现病情加重。狼疮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雄性激素降低。这些现象提示性激素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

       药物因素。部分患者在使用如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后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进而诱发相关免疫应答,然后导致患者发生特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加重已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情,通常停药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其次,氯吡嗪、异烟肼、普鲁卡因酰胺等药物在长期使用或大剂量使用后,患者可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症状和实验指标改变,此类在停药症状能自行消失或残留少数症状不退。此外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均可诱发临床性红斑狼疮,停药后无明显好转。

       化学物质。芳香族的染发剂等很多化学物质和石棉等有机化合物,均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

       紫外线因素。研究发现,紫外线照射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患者暴露于紫外线或在强烈的太阳光暴晒后可能出现疾病活动,引起狼疮的皮肤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科学治疗方法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用药方案。病情轻者,予小剂量泼尼松,起效迅速。病情明显活动者,予大剂量泼尼松,一般1mg/(kg·d),有时需要达到2~3mg/(kg·d)。病情危重者,需予冲击量的甲泼尼龙治疗。

       免疫抑制剂。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骁悉等。环磷酰胺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对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较强,可以抑制B细胞增生和抗体产生,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阻止和逆转病变的发展。骁悉亦称霉酚酸酯,能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进而选择性抑制B与T淋巴细胞增生,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减少黏附分子,可抑制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浸润。

       生物制剂。常见生物制剂有抗CD20单抗、阿贝莫司等。抗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等,能彻底清除增生异常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凋亡、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等。

       抗疟药物。常见抗疟药物有氯喹、羟氯喹等,能抑制免疫系统活动,减轻疾病活动性和炎症。国内外指南均推荐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无禁忌证情况下,羟氯喹可作为基础用药,长期使用。但羟氯喹起效缓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挥药效。

       日常起居。患者应保持情绪愉快,不要害怕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并且适当的精神鼓励、家庭支持也对稳定情绪有明确作用。日常生活中,工作、休息时间合理协调。日常生活中,严禁重体力活动,保持规律生活,适当娱乐,不可熬夜。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防方法

       避免诱发因素。患者尽量避免在太阳光较大的时候外出,或做好防晒措施,使用反光剂,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最好使用防晒帽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预防感染性疾病。此外,患者宜戒烟,以免影响病情恢复和好转。

       皮肤清洁。嘱咐患者时刻注意个人卫生,不可用手挤斑丘疹,预防感染。同时,保持皮肤干燥,用温水洗脸,禁用碱性肥皂,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

       注意饮食。一定要关注患者饮食,并保持饮食健康、营养卫生,并适量补充维生素。贫血症状者,可及时予以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促进贫血症状改善。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