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3年09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你是我的眼,为何长了“翅膀”
陆熹

       胬肉又名息肉与鱼肉眼,因为和昆虫翅膀十分相似,所以全名翼状胬肉,属于常见眼科疾病。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眼病,结膜组织异常增生是诱发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眼球内侧或外侧,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内侧与外侧。在翼状胬肉较小时,不影响视功能或无法被察觉,但在翼状胬肉长到一定程度后会对视力造成影响,导致视力水平下降、眼部发红以及眼部干涩刺痛等多种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眼盲。那么。翼状胬肉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环境因素:眼部组织长期被紫外线照射,则会形成紫外线刺激,继而导致结膜组织出现异常增生,最终形成翼状胬肉。鉴于翼状胬肉主要发生在眼表区域,所以眼表组织是否长期和紫外线照射是决定是否发生翼状胬肉的关键。若眼表组织长期被大量紫外线照射,吸收紫外线后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导致患者的角膜浅层蛋白质、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结膜血管内皮细胞出现变性,最终促使翼状胬肉发病。鉴于翼状胬肉发病存在这一特点,所以高海拔紫外线充足地区的翼状胬肉发生率明显比低海拔紫外线少的地区高,低纬度地区的翼状胬肉发生率明显比高纬度地区高,长期进行户外活动或户外劳动者的翼状胬肉发生率比长期室内工作者大。

       性别因素:男性、女性的翼状胬肉发生率存在较明显差异,以往认为男性是户外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男性更容易被紫外线长期照射,从而翼状胬肉发生率更高。但在医学技术提高、对眼科翼状胬肉的认识逐步深入后,男女性的翼状胬肉发生率差异得到进一步证实。影响男性、女性翼状胬肉发生率的原因不仅仅是户外活动或户外劳动,激素分泌也是主要原因,女性体内会持续分泌大量雌激素,包括泪膜组织,雌激素能够发挥较强的氧化应激阻断能力、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翼状胬肉的发生概率。也就是说,女性泪膜会分泌很多雌激素,雌激素可对眼表组织与泪膜组织发挥保护作用,所以女性翼状胬肉发生率更低。

       遗传因素:现今认为遗传会对翼状胬肉的发病造成一定影响,也就是说有些存在家族翼状胬肉病史的人发生翼状胬肉的概率更高。但因为翼状胬肉遗传属于低外显率显性遗传,真正的病变并不会遗传,只是有家族史的人在相关因素(如环境因素及性别因素等)影响下,更容易发生翼状胬肉。

       免疫因素:主要因为临床针对翼状胬肉疾病展开研究后,发现翼状胬肉中存在淋巴细胞、浆细胞、免疫球蛋白,这是反映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认为翼状胬肉这一疾病和人体免疫学相关的主要原因。鉴于人体中所有淋巴细胞基本都属于T细胞,这些淋巴细胞能够诱发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以及超敏反应。免疫球蛋白有IgG和IgE,IgG存在于患者的角膜基质中,这是淋巴细胞、浆细胞的浸润区域;IgE分布在患者的基质区域与上皮区域,IgE的出现则代表有超敏反应出现。若IgE持续存在则代表发生慢性炎症的概率很高,导致IgE持续存在的原因较多,比如病毒侵入、花粉侵入以及灰尘颗粒进入等外源性因素。还需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并未发生翼状胬肉,但依然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IgE存在于基质区域中,所以免疫因素固然是导致翼状胬肉发生的主要原因,但这一观点又不是特别绝对。

       疾病因素:比如因为任何原因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在人体角巩膜缘部位发生局灶性结膜炎,这一类慢性炎症可诱发炎症性水肿、新生血管形成,继而导致纤维血管反应出现,这种反应是翼状胬肉发病的独有反应。

       其他因素:以往有观点指出,翼状胬肉这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和泪液分泌存在一定关系,若患者的泪液分泌存在异常,则代表患者发生翼状胬肉的风险升高。还有观点显示,若眼部存在血管形成现象,也会促使翼状胬肉形成。还有观点表明,翼状胬肉形成、发展期间大多伴有结膜与角膜慢性炎症基础,其中结膜炎症是主要基础。在临床医学技术日益提升后,对翼状胬肉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现今有一个相对新颖的观点,翼状胬肉发病和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存在直接关系。 (宁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