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0年01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医改”视频获全国一等奖
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录健康脚步,展现医改故事,2019中国医改传播高峰会议于2019年12月21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颁发了2019年“医改好故事”视频征集展播各类奖项。


据了解,活动共征集到视频作品500余件,经过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20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优秀组织奖10个。


由成都市卫健委报送的视频《爷爷的药箱》,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视频内容

以药箱为线索讲述爷爷的故事

 

短片以“爷爷的药箱”为线索,讲述了女主人翁记忆中爷爷背着药箱给村里人看病的景象、大学毕业从医后爷爷参观现代医院的感触、爷爷突发疾病后的就医体验等。


从破旧低矮的老建筑到宽敞明亮的现代化大楼;从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先进设备“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乡村赤脚医生到接受专业教育、规范化培训的高素质医护人才;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爷爷是医生群体的缩影,也是就医百姓的缩影,爷爷的药箱更有了新的传承——全科医生服务包。

 

视频折射

从小人物身上看到医改成就

 

短短的5分钟视频,从一个小人物的身上看到成都市医改多年的历程。


医改十年以来,成都市深化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看病难”得到初步改善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10755个,比2009年增加6702个。每千人口床位数8.77张,比2009年增加3.77张。


优质资源持续下沉基层,截至2018年底,医联体内下沉管理与技术人才累计22.22万人次。


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利,三级医疗机构100%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每天为群众节省等待时间累计18000小时。
“看病贵”实现有效缓解  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已从2009年的43.91%降至27.52%。
医保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分别由2009年的成年人高档300元/人、成年人低档200元/人、学生儿童档100元/人调整为360元/人、180元/人、180元/人,财政补助标准由2009年的80元提高至500元。


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居民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降到17.88%以下,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人民健康水平实现“一升两降” 。即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升,从2009年的77岁提高至80.5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1.06/10万降为6.23/10万;婴儿死亡率从7.7‰降为2.77‰,持续保持低位运行。


医改成效受到国家认可。2017年,新津县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同年,新津县确定为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县。


2018年,成都市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再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回顾十年的医改之路,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如何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医疗体系所带来的便利,这依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