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3年09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医学回归人文
——读《医学的温度》有感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王昊

       近日,拜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先生所著的《医学的温度》一书,此书包揽了作者近20年从医的所见所闻,书中厘清了很多关于现代医学的误区,呼吁医护人员本应该有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在这本书的序言里,韩启德先生首先回忆了自己儿时患猩红热,住在一家小医院的经历,尽管用的是很一般的药,但是医护人员的护理非常周到,护士们给他喂饭,稍有空闲时间就给他讲故事,这样的关爱让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家庭之外的温情。几十年后,他虽记不得护士们的样貌,但是这份温情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得以成为一代良医,以至于古稀之年念念不忘,悟出了“医学是有温度的”这一哲理。

       看到这里,我回想起自己在疼痛科工作期间所经历过的场景。疼痛科涉及各个年龄段的病人,特别是骨骼和肌肉退化、行动不便、视听力不佳、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或者肢体瘫痪的老人。长年的疼痛折磨,带给他们无限的焦虑和孤独。

       每天从早晨的查房开始,我们都会笑眯眯地和他们打招呼,告诉他们:“不用害怕,我们随时都陪伴在你身边!”虽然这些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细节让他们充满希望,迎接崭新的一天。

       说起现代医学,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那就应该讲究严谨、客观和理性,医务人员的职责就是冷静地分析疾病,然后对症治疗。的确,医疗技术很重要,但医学也需要拥有温度。有道是“医乃仁术”,什么是仁?无非就是把人当人。如果每一位医者眼睛里看到的首先是人而不是病,用行动上的帮助、语言上的安慰减轻病人精神上的痛苦,兴许这样能使病人更愿意配合治疗,疗效一定更显著。

     《医学的温度》当然是一本关于医学的书,而医学首先是人学。正如韩启德先生所言:“医学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在生病的时候尤其需要得到人性的关怀。疾病的根本危害在于伤痛,而伤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所以病人最需要的永远是关爱和照顾。”

       如何去换位思考并针对不同病人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护理,这确实像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我们便是不断攀爬它的攀登者。技术与人文是医者的“两条腿”,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既不可能爬得快,也不可能爬得高。医疗工作既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感情活,只有将知识和操作与饱含感情的交流融会贯通,整个护理过程才会有故事、有关怀、有温度。

       医学从来不是一般的科学,医学史的经和纬每一点都证明着它存在的本身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医者仁心,敬畏生命”是我们行医的本能,“被患者需要”“用热度去温暖患者”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