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19年1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子弹”送入禁区 成功“激活”心脏
李诗敏 本报记者 侯文瑾

69岁的罗婆婆身患心脏疾病,如果不安装心脏起搏器,将随时面临死亡风险。可偏偏老人家又患有尿毒症,给传统起搏器安装设下了“禁区”……12月19日,利用在我国全新投用的无导线起搏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罗婆婆的心脏健康“解锁”,成为全省范围内继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之后实现国内该无导线起搏器首批植入的医院,标志着该院心内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

 

疾病“挖坑”
给起搏器安装出难题

 

据介绍,罗婆婆被确诊为“房颤伴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心跳骤停超过4秒,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童琳说,传统的心脏起博器由植入心脏内的起搏导线和埋在胸前皮肤下的脉冲发生器组成。不过,罗婆婆患有尿毒症,这给传统起搏器的安装设置了诸多“禁区”:一方面因为尿毒症长期依赖透析,起搏器电极及囊袋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导线植入后若血管血栓形成,会对其左手造瘘建立的透析通路造成巨大影响,甚至阻断这条生命通道。

 

解锁新技术
小胶囊解决大问题

 

经过周密的治疗计划制定,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决定携新“武器”勇闯禁区作战——无导线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体积仅1cm3、重量1.75g,体积和重量为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外观看起来犹如一枚子弹头。

“在我国全新投用的无导线起搏器,就像是开启了心脏起搏的 ‘技术革命’。” 该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汉雄说,无导线起搏器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导线的起搏器,实现起搏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合二为一,通过血管即可直达心脏发挥作用。无导线起搏器除了手术创伤小、无电极囊袋感染、血栓形成等后顾之忧外,更是为因外周静脉通路不可用或者使用风险高而又需要安置传统起搏器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解决了诸多传统起搏器所受的限制。


12月19日,刘汉雄率领团队利用罗婆婆腿上的股静脉作为通路,使用递送系统将子弹头样的无导线起搏器成功送达心脏右室间膈部最佳起搏部位。成功“着陆”的无导线起搏器,将发挥作用保障心脏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