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3年08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光眼可致盲 最爱盯上哪些人
李国梁

       白内障、近视眼、老花眼等眼部疾病我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慢性青光眼因其发病隐匿往往不被大家所熟知。其实青光眼是目前全球的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若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地威胁人们的眼健康。慢性青光眼患者平时可无明显不适,在不知不觉中逐渐丢失视力,而急性青光眼起病急骤、症状明显,如不能控制病情数日内即失明。青光眼尽管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据统计,40岁以上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率为2.3 。以往大家对青光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近九成青光眼患者未能在病情早期就得到及时诊治,最终造成视力不可逆受损。因此了解青光眼的危害、防治青光眼尤其重要。

       什么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可以导致视神经萎缩和视力、视野受损的眼病。正常人眼压在10~21mmHg之间,青光眼患者眼压往往高于21mmHg。青光眼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角的开闭情况又可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我国及东南亚地区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为闭角型,约占青光眼患者的87 。

       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

       老年人群体。因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或同时合并白内障,眼睛里的房水循环容易出现障碍,当房水不能及时排走时眼压过高,即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有家族史者。青光眼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据统计,青光眼患者的直系亲属中,发生青光眼的可能性为10 ~15 。

       糖尿病患者。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其青光眼的发病风险增加2.12倍。

焦虑、易怒、情绪控制不佳者。此外高度近视、高度远视患者因其眼睛结构发生了改变更容易患青光眼。

       青光眼的常见症状及检查方法有哪些

       常见症状:急性青光眼的常见症状有眼睛胀痛、看灯光时见到彩虹样光圈、视力急剧下降;可伴头胀痛、恶心、呕吐等。慢性青光眼早期症状常不明显,直至晚期看东西时感觉有黑影遮挡、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视野缺损才警觉。

       检查方法:青光眼的四大基本检查包括眼压测量、前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其中非接触眼压计因检查时间短、不直接接触患者角膜使其应用越来越普遍;前房角镜检查可以明确房角的开闭情况,有助于鉴别是开角还是闭角青光眼,也可了解房角闭合、粘连的程度;视野检查可以了解视野的受损程度,协助评估青光眼的分期;眼底检查可以掌握视神经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受损情况,视神经萎缩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是诊断青光眼的重要依据,青光眼导致的视网膜病理性改变甚至早于视野的改变。

       青光眼该如何治疗

       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治疗目的主要在于保存视功能。 良好的眼压控制可有效地降低视神经损害的风险并减缓病情发展,降低眼压是目前唯一被证实可防止青光眼致盲的干预方法。降眼压的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早期治疗中,往往首先采用眼药水治疗,眼药水主要通过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等作用调控眼压,治疗过程中有时可能会联合用药,或者更换药物、改变药物剂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有可能是为了减少药物副作用或考虑到药物的耐药问题。

       手术治疗。如果眼药水或者药物不足以有效降低眼压,不能控制病情发展,可能需进一步采用手术治疗。常用手术方式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小梁切除术、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受青光眼的类型及分期等因素所影响。

       青光眼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坚持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态平和,适当运动,清淡饮食,一次饮水量不宜超过300毫升,建议少量多次饮用。

       2.青光眼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影以及避免长时间低头。

       3.如果做了抗青光眼手术,需避免按摩或碰撞术眼。看电视时室内光线不宜过暗。上衣领不宜过紧。当有术眼胀痛、头痛、分泌物多、恶心、呕吐伴视力障碍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

       4.行抗青光眼手术后应注意非手术眼有无青光眼发作症状,一旦有不适需尽快诊治。

       5.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定期进行眼部体检,检查眼压、房角眼底等情况,以便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总之,青光眼可以说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经药物或手术等治疗后,即使眼压平稳,仍不是“一劳永逸”,需做到定期复诊、合理用药,同时须保持心态平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梧州爱尔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