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重复刻板行为以及感知觉异常。我国目前超过1000万人患孤独症,而年龄在0到14岁之间的患病儿童高达200万。儿童孤独症会显著影响孩子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孤独症有哪些表现
1.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东西。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期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4.其他症状。约3/4的患儿存在智力低下,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
造成孤独症的原因
目前为止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很多研究表明孤独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其中遗传和环境风险可能是引起孤独症产生的两个重要因素。基因可占孤独症致病因素的60 ~90 ,环境风险因素包括孕期细菌/病毒感染、孕期心理应激、早产、缺乏必需元素或有毒金属负载等。
如何发现早期孤独症
目前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的“五不”可以对孤独症进行早期识别,如果小孩出现以下表现,需尽早就医,做进一步筛查与诊断。
1.不(少)看:孤独症患儿早期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2.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
3.不(少)指: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等。
4.不(少)语:多数孤独症患儿存在语言发育延迟。
5.不当:孤独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
针对孤独症的家庭支持有哪些
针对家长,可做一些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甚至应用一些调整情绪的药物,帮助其客观地看待这一现实,最终使孩子能够得到家庭的温暖,利于后期治疗开展。政府对孤独症患儿也有关注,从孤独症的筛查、早期康复到康复救助,均有相关政策支持。
孤独症的治疗及预后
教育训练是目前被证明是治疗孤独症最可靠的方法。确定孩子患病后,应该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干预以教育训练为主,比如到医院、特殊教育机构进行培训。确诊孩子得了孤独症应立即干预,对可疑的孩子也应及时进行干预。
目前还没有根治孤独症的药物。但有一些药物可以用来改善症状,主要有这几类。
1.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哌甲酯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2.刻板重复行为:比如氟西汀、舍曲林能有效缓解。
3.攻击行为:比如利培酮、氟哌啶醇,用在孩子情绪极度激动、难以控制的打人、打东西的情况下。
4.还有一些具有潜力的治疗药物,例如萝卜硫素、催产素、后叶加压素相关药物、肠道菌群调节物。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萝卜硫素能有效地改善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和行为问题。
经过正规的干预,少部分孩子可以有显著的进步,甚至不再满足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而对于其他孤独症孩子,虽然疾病可能伴随终身,但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们的社会化技能、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自理的能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善。 (河北省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