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82岁的陆婆婆高兴地从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出院,而3个月前,她还因为吃什么吐什么、体重消瘦到不足25公斤,差点放弃治疗。
原来,陆婆婆患有贲门失弛缓症,这病像是给食道上了一把“锁”,让她一吃东西就吐。随着病情发展,曾经的治疗方式已经没有效果,甚至连水都很难喝下,日渐消瘦的她因为重度营养不良无法手术。不手术,病情就更严重,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可能威胁到生命。
直到今年3月,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负责人吴礼国提出,可以使用肉毒素起到暂时缓解病情的作用,争取手术机会和时间。
82岁婆婆吃什么吐什么
吃饭,对于曾经的陆婆婆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
40多年前,陆婆婆偶尔发现自己吃东西有点“噎”,吃完后胃反酸、呕吐,一开始因为不是频繁发生,她也没在意。但随着病情加重,陆婆婆逐渐严重到一吃饭就吐,吃什么吐什么、反酸烧心。2010年前后,她被确诊患有“贲门失弛缓症”。确诊后,陆婆婆在当地医院接受了食管支架植入手术后,终于能吃下饭了。
但今年年初,82岁的陆婆婆再次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病情反复且加剧,甚至连喝水都很困难。就医后发现,10多年前植入的支架扩张效果减弱,现在贲门处比之前更为狭窄,需要尽快进行二次手术。
因为长期进食困难,身高1.58米的她,体重还不到25公斤,严重营养不良。陆婆婆身体状况很差,无法耐受麻醉和手术,但如果不手术,她的情况只能进一步恶化下去,直到生命受到威胁。此时,陆婆婆已经有些绝望,想要放弃。
今年3月20日,陆婆婆的家属带着病历来到了温江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内镜中心主任吴礼国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预处理方案,可以暂时缓解病情,让陆婆婆有时间和机会可以养好身体,等到合适的手术时机。
肉毒素临时“开道”
秘诀就是常用于美容项目的肉毒素。
吴礼国解释说,贲门失弛缓症就是贲门处肌肉持续收缩痉挛、不舒展,肉毒素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对肌肉起到舒缓作用。“有效时间一般是3~6个月。”吴礼国说,通过胃镜,将肉毒素注射到肌肉处即可,方便、快捷。而且做普通胃镜不需要麻醉,适合患者的身体情况。
3月21日,吴礼国为陆婆婆做了内镜治疗,在贲门处环周肌肉处注射了A型肉毒素。“大概用了5分钟就完成了。”吴礼国说。第二天,陆婆婆就感觉进食容易一些了,不再一吃就呕吐。但肉毒素的效果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陆婆婆必须抓紧机会养好身体,才能通过手术的方式进一步解决问题。
“打隧道”切除肌肉
6月底,陆婆婆再次来到温江区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她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体重也从不到25公斤增长到了35公斤左右。6月30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吴礼国带领消化内镜中心团队,为陆婆婆实施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
“原理就像是修地铁,要打隧道一样。”吴礼国解释说,食管肌肉在食管黏膜层下,一共有两层,一层是环形的,一层是纵向的,贲门失弛缓症就是环形肌肉持续痉挛,需要手术将其切除。但是,食管黏膜层很薄,只有2毫米左右,如果直接在环形肌肉处切开,非常容易损伤食管、纵隔甚至腹腔,所以需要在距离贲门稍远处,精细且精准地切开黏膜层,然后打开一个与食管平行的“隧道”,在内镜直视下,抵达手术需要切除肌肉的位置,切除完毕后,再用金属钛夹,将黏膜层的“隧道口”封闭,达到手术目的和效果。“这种手术,从(黏膜)表面看没有伤口,但实际在内层完成了许多精细操作。”
7月11日,陆婆婆顺利地出院了。“从目前来看,患者吃东西已经恢复正常了。”吴礼国说。 (于遵素 何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