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3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化传承创新 服务优质高效 产业加速振兴
——成都全力推动中医药“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7月25日,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正式开放,一个个精彩的大运故事将从这里传播到全世界。与此同时,这里设置的“传统文化展示区”也在向世界各地的记者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这其中就有极具特色的中医药故事。

       中医药标本、药食同源植物、中药香囊及针灸铜人、中医文物、毫针和艾绒装饰的立体中医艺术画《千里江山图》……走进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现场展示的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功法,还有中医按摩推拿体验,让世界各地的来宾在此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传统医药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成都以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标杆城市为目标,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建设“中医药强市”目标,出台《成都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若干政策支持文件,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深植厚培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焕发新活力

       在文化长廊聆听五行亭中医药诗歌朗诵、观赏中药材展示墙标本、触摸种植园里的中草药植物,在体验区参加中医药猜谜、手工香囊制作、耳穴贴豆体验、八段锦教学、中草药生长VR观摩等各式各样的中医药文化游园活动……成都石室联合中学的学生们深深沉浸在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中。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成都市卫健委联合成都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项目,将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经过培育建设,10家学校入选成都市首批“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

       除了进校园,成都还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名中医义诊、药食同源体验、绘画展……6月30日,成都市暨温江区中医药文化宣传节在温江区文庙广场举行,为市民带来了一场中医药文化盛宴。省、市、区名中医专家现场坐诊开方,“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车辆让市民几分钟就拿到配制好的中药,直接用水就可以冲服。市民聂女士说,“今天在中医药集市,看到了很多中草药,还看到了青蒿炖的肘子,原来中医药文化这么贴近生活。”

       据了解,成都在全国首创《四季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动漫宣传片、《果蔬爱食疗》儿童音乐剧,组织编印“四季养生”系列书籍。启动“成都名中医流动车”,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幼儿园、进校园、进党校活动。推动中医药服务亮相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设置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积极做好中医药服务保障准备,弘扬中医药文化。成功创建12家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彰显了成都“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深厚内蕴。

       提升服务能力 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

       市民李女士因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出现了颈肩疼痛的情况,就连睡觉都备受折磨。经人推荐,她来到了温江区和盛镇中心卫生院的“薛福治中医工作室”。康复科中医师薛福治运用独特的“棍点治疗”对相应穴位通过挑、拨、按、压、锤等手法进行治疗。当天,李女士就感觉疼痛有了显著缓解。“我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对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优质中医服务,李女士赞不绝口。

       大力推动名医馆、中医馆、中医角等“两馆一角”建设,成都建立了市县乡村全覆盖的中医药服务体系,“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让老百姓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可及性大幅度提升。目前,100 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中医馆,基本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100 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成都市及21个区(市)县成功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成都推动中医药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5年来全市家庭医生团队中配有中医医师的占比不断上升,成功突破70 。武侯区红牌楼社区中医全科医生徐霈扎根基层18年,单日接诊病患最多达200余人次,每年接诊量少则1万人次、多则近2万人次。多年来,徐霈以中西医结合为利器,解除无数患者的疾苦,成为深受社区老百姓信任的健康“守门人”。

       一方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方面提高中医医院服务水平,其目的是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近年来,成都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组织市级中医专家团队和县级中医师到受帮扶点位开展坐诊、查房、带教、培训工作7000余次,服务群众近3万人次;强化市级龙头中医医院建设,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等7家单位成功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实施各级各类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入选四川省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建设项目;全市建成4个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累计建成96个国家、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动中医药水平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已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16家,总数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加速振兴中医药产业链群

       以玉堂街道至青城山镇片区为地理脉络,都江堰市将区域内特色中医药产地连点成线,推出了“中医药康养休闲一日游”“青城养身中医药康养休闲两日游”“全域养身中医药康养休闲两日游”三条都江堰市中医药特色片区旅游精品线路。5月9日,都江堰市中医药产业特色片区推介会举行,一大批中医药产业特色片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中医药文创产品、中医药研学项目等齐齐亮相,持续输出中医药特色品牌名片。

       在大邑县西岭雪山,游客不仅可以赏雪景、看云海,还可以泡药泉、做中医推拿、品中医药膳……成都市中草药研究所与大邑县卫健局联动,将中医药融入森林康养、旅游文化、生态本底,推出西岭雪山中医药康养文旅精品,让游客记住美丽的雪山,带走健康和中医药文化。

       成都积极探索公园城市背景下中医药健康养生“成都模式”,在西岭雪山开设全国首个4A景区中医馆,都江堰获评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9家单位建成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全省数量第一。

       坚持把中医药产业纳入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重点推进,成都初步建成以天府中药城为载体、以都江堰等为核心区的现代中药材产业带;天府中药城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形成彭州川芎、金堂明参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川芎的种植面积、产量、销量稳居全国第一;构建中医药产学研联盟,培育、壮大新绿色药业、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聚集新绿色药业等企业175家。

       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2.2万亩、总产量达7.1万吨,全市中药材产值13.59亿元,中药工业总产值181.89亿元,同比增长约10 ,加速振兴中医药产业链群。 (据健康成都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