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3年05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什么要定期做下肢血管彩超
陈春燕

       如果下肢静脉有问题,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彩超是一种无创、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双下肢静脉血管的检查。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要定期做下肢血管彩超。

       彩超检查是什么

       彩超是一种高分辨率的黑白B超,与彩色多普勒信号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图像。超声频移诊断法,又称D超,其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应,通过声源和受检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受检者接收到的回声频率发生变化,速率变化即为频率移动。D超是由脉冲多普勒信号、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及持续多普勒信号组成。将多普勒检测得到的血液流动信号进行颜色编码,从而得到一幅二维超声图像,即通常所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在兼具2D结构图像优势的同时,能够获取与之相对应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双下肢的血管检查项目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双下肢静脉曲张是双下肢血管的常规检查项目。如果临床上出现了深静脉血栓,则要从股总静脉开始,顺着血管的走向,一直到小腿,在这期间,如果发现有很容易脱落的栓子,一定要保持稳定,不能用力按压,也不能晃动,以免出现血栓脱落,一旦栓子掉落到肺部,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发现在心脏大动脉附近有栓子,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出现意外。对于静脉曲张的诊断,首先要明确静脉瓣膜的功能,同时要注意静脉腔中有无血栓,有无交通支的标志。

       为什么要定期做下肢血管彩超

       早期下肢动脉病变并不明显。在糖尿病的病人中,动脉壁表面的血管内皮细胞在与血液中的高糖、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发生接触之后,就会发生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在此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对葡萄糖的氧化作用也随之增强,从而形成了一种“氧化应激”现象,从而造成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死亡。长期高血糖状态下,糖尿病病人的血管生成能力和损伤后的修复能力均显著降低。所以,10年以上或6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发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风险较高,如果病人本身有吸烟史或有高血压,则可能会发生在较早的时期。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疾病,主要是膝关节以下的血管疾病,如果伴有高血压,也会影响到膝关节以上的血管。在发病初期,病人会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显著减弱等,到了后期,病人还会表现为皮肤温度偏低,与体位相关的皮肤变得暗红,下肢动脉如同一根锈迹斑斑的水管,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影响病人走路。要知道,糖尿病可导致疼痛感觉消失,反应迟钝。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可以持续很久,但病人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直到出现夜间疼痛加剧、逐渐溃烂等临床症状时,病情可能已进入了中、晚期。

       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做彩超检查,可以对下肢动脉的病变作出明确的判断。下肢动脉疾病是需要尽早确诊的,最好是尽早地进行治疗。下肢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或动脉瘤、缺血或狭窄等情况都需要做彩超检查。做深静脉彩超可以帮助判断病人有无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者是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人来说,如果四肢肿胀的话,可以做一次血管彩超检查,检查是否有血栓。如果有糖尿病,有可能会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也有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这个时候最好要去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耽误治疗。(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