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2年12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房颤危害多 防治很关键
驻马店市西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杨秀松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人体的核心器官,心脏疾病则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会出现心慌、眼前发黑、呼吸困难等情况,总是怀疑心脏出了毛病,一经医生检查,发现心跳很快并伴有颤动波,被诊断为患了房颤。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在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很多患者突然间出现心慌、出汗,甚至想排尿的感觉,到医院做心电图提示是心房颤动。


那么,房颤有哪些危害,如何进行救治与预防?下面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关于房颤的小知识。


房颤有哪些危害


第一,房颤的有序电活动丧失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无序的心房电活动,导致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在临床上就会出现心脏功能降低,从而导致活动耐力下降,比如一上楼或一活动就胸闷、喘不过气来。


第二,在心房无序电活动的状态下,心脏里会形成血栓,血栓在某些外力因素作用下脱落,跟随血液循环进入我们的体循环,尤其是到大脑的血管里,就导致大脑血管堵塞,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脑梗死”。这种由于心脏疾病导致的脑梗死,我们称作“心源性脑卒中”。


第三,房颤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比如由于多次的卒中或者是没有察觉到的一个小血管的堵塞,最后导致认知功能下降,简单地讲就是痴呆。严重的房颤还会导致死亡。


生活中哪些人容易患房颤


房颤和其他的心脏病往往是伴生的。也就是说,导致房颤最主要的病因是各种器质性的心脏疾病,包括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这些心血管疾病本身就可以导致房颤。


在临床上,除了心血管疾病,其他一些系统的疾病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就是甲状腺功能异常,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发房颤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房颤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房颤的诊断依据非常充分,即心电图。如果心电图的特点符合房颤就能够确诊,不管有没有症状。很多患者经常会困惑,常常感到心慌,一到医院去又好了,心率都正常。对于平时有心悸症状的患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发作的时候触摸一下自己的脉搏,如果脉搏节律一会儿强一会儿弱,就意味着规整性丧失,就要考虑可能有房颤,需要尽快到医院去做心电图检查。


确诊房颤之后该如何治疗


近20年来,房颤的治疗进步很大,它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预防为主。积极地找到导致房颤的病因,控制导致房颤的危险因素。第二,房颤发生以后,我们需要努力的两个方面,一是尽快使房颤转为正常的心跳,通常通过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心律平、胺碘酮等,但是这些药物单用,在临床上能够使房颤转复的概率并不是很高。二是使用电复律的方法,使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第三,通过微创手术的方法,包括经导管消融、冷冻消融,也是目前进展较大的方法。第四,外科治疗。在房颤的治疗中,预防体循环栓塞,或者说预防脑卒中的治疗,也就是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药物一个是华法林,还有一类单靶点的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如果房颤一时不能转复,除了抗凝治疗之外,还要使用药物控制房颤的心室率,但是这类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何预防房颤


预防房颤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加强血脂管理,及时调整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尽量控制好血压、血糖。冠心病患者、心衰患者应该认真管理好疾病,可以杜绝、减少病情的恶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