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刚刚去献血,居然被拒绝了!我觉得身体挺健康的,为什么不要我的血呢?”
“几年前我来献血都可以,今年却没有献成,是不是我有什么疾病啊?”
随着生活品质和思想境界的提高,积极主动参加无偿献血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有些市民原本高高兴兴想去奉献爱心,却被告知暂时或终身不能献血而被“拒之门外”,于是就有了以上的想法。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的爱心被拒绝?原来无偿献血也要凭资格。
为了保障用血安全,同时为了保护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无偿献血对于献血者是有选择的,至少应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年龄:小于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大于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能献血。
体重:男性低于50公斤,女性低于45公斤不能献血。
血压:收缩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不能献血。
脉搏:低于60次/分钟,大于100次/分钟,不能献血。高度耐力的运动员低于50次/分钟,节律不整齐,不能献血。
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内,不能献血。
一般健康状况:皮肤有创面感染,有大面积皮肤病不能献血;四肢重度及以上残疾,有严重功能障碍及关节红肿不能献血;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有皮肤损伤,有静脉注射药物痕迹不能献血。
而献血前的血液初筛,检查的是人体血液的个别指标。这是为了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具体而言,献血前,工作人员会对献血者的血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谷转氨酶(ALT)及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这被称为血液初筛。初筛时个别指数不达标,会加重献血者的负担,血液质量也会受影响,因此做好献血评估尤为重要。
暂缓献血则仅仅只是“暂缓”,可以过了指定期限再献。
献血时,医务人员会让你填写一张《健康征询表》,这张表格会帮你排除暂时不能献血的各项情况。
暂缓献血特指以下情况:献血间隔时间不够,全血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一年内被动物咬伤接受过狂犬病疫苗;3天内接受过口腔护理,5天内服用过阿司匹林药物,一周内发生过感冒、急性肠胃炎、皮肤局限性炎症或活动性眼疾;半个月内拔牙、小手术或患皮肤广泛性炎症;一个月内患急性泌尿道感染;3个月内接受过眼科、阑尾、疝修补、扁桃体手术,患过肺炎、急性肾盂肾炎;半年内有过较大手术、痢疾、弓形虫病;一年内患过伤寒、甲型肝炎、输血、良性肿瘤手术或文身;两年内患急性风湿热、布氏杆菌病或Q热,3年内患疟疾。女性献血者,一般月经前后3天,流产后未满6个月,妊娠期或者分娩、哺乳期未满1年,都不能献血。
若填写完征询表格后被拒绝,可能是你的身体状况在献血禁忌内。
身体患有严重疾病:如移植了异体组织器官、支气管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白血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广泛性湿疹、癫痫、恶性肿瘤、结核病等患者不能参与献血。
不安全的血液:具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不应献血,如静脉药瘾史、男男性行为、多个性伴侣或具有经血传播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等)风险的,不能献血。
读完以上介绍,明白献血被拒的缘由,也就知晓了我国对公民无偿献血有严格要求且献血者本人的健康也是被保护的。需要提醒的是,血站执行的血液检查标准比医院疾病诊断标准更严格,所以献血被拒不一定就证明身患疾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仅表明捐献的血液不符合国家血液标准的要求,不作为感染或疾病的诊断依据,健康与否还是要以医院的判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