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1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儿童体温测量有讲究

       秋冬季节是儿童感冒和发热易发季节,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身体状况,适时检测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孩子的体温可以通过腋窝、口腔、肛门、外耳道和额头来测量,家长们经常会纠结:体温计监测时间多长合适?测量部位有要求吗?哪种测量方法更加准确?孩子发热了怎么护理?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体温测量方法

       腋下测量法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检测方法,也是最安全、方便的。但检测时间相对较长。将温度计探头消毒后放在儿童腋窝下,上臂压紧腋窝,至少保持5分钟,体温为36.0~37.0℃为正常。需要注意的是,腋下有伤的儿童不要用该方法。

       肛门内测量法

       一般年龄不足1岁或不合作的患儿及昏迷、休克的患儿可采用该方法。该方法也是最接近人体核心温度的地方,因为直肠靠近身体内部器官,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小儿取侧卧位,下肢屈曲,将涂满润滑油的温度计探头轻轻插入肛门内3~4cm,测3~5分钟,36.5~37.7℃为正常。

       耳内测温法

       主要优点是快速、准确。测量仪器为耳温枪,主要原理是红外线传感技术,耳温枪通过检测耳膜(鼓膜)发出的红外线光谱来确定体温。耳膜临近大脑下视丘,下视丘是调节人体体温的中心,所以较为准确。该方法快速,一般只需一秒即可完成测量。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在使用耳温枪,它不用将探头插入体内,只需靠近耳道即可测量。但若不注意耳道清洁,耳垢较多或耳道充血可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口腔测温法

       将温度计探头放置舌下,并压紧温度计进行测量。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清洁口腔,避免进食或饮水影响口腔温度。但这种方法对幼儿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幼儿可能会咬破体温计。如果发生咬碎体温计的情况,家长需及时清除碎屑,尽快就诊。

       医生提醒:给孩子测量体温要注意两点:首先是让小儿处于安静状态,擦干体汗后再测量体温;其次避免在孩子剧烈活动、刚吃饱饭和刚喝完热水、冰水后测量。

       孩子发热时如何护理

       发热到多少摄氏度用药

       发热是儿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为低热(37.3~38℃)、中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不同热度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高热不退对儿童会产生一定的极端影响,但低中度发热能够增强免疫功能,帮助身体对抗感染,无须过度干预。但出现持续高热的“警报”症状需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引发不适甚至并发症。

       退热药的使用需结合体温与状态。如果温度低于腋温38.2℃,且孩子精神良好时,可先不退热;若腋温达到38.2℃或出现明显不适,则建议2月龄以上的儿童使用退热药缓解。

       别只盯着体温

       儿童发热时,家长最需要关注的是患儿的舒适度而非温度,处理发热的首要目标也是降低患儿的不适感。

       儿童发热居家护理有三大禁忌:不可用冷水淋浴,以免加剧高热;不可用酒精擦拭,避免刺激皮肤甚至因皮肤吸收酒精而导致中毒;不可捂被子,否则可能导致热量无法散发,引发高热惊厥。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体感调节衣物,发冷时适当保暖,过热时减少衣物;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和毛巾,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脱水;可使用退热贴、吹风扇或开空调以辅助降温;孩子熟睡时若未达超高热,无须强制叫醒服药,保证睡眠更利于恢复。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当儿童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送往医院:神经系统症状,如颈强直、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异常,如呼吸急促、鼻翼扇动、胸部凹陷;肢体异常,如关节肿胀或拒绝活动。这些情况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并发症,及时就医才能避免延误治疗。(据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