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广东深圳,一岁多的小林(化名)正处于磨牙期,拿在手上的体温计被他当成了“磨牙棒”,一不小心就咬破了。体温计里的水银也随之跑到了小林的肚子里。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在交警、司机和广大社会车主的共同努力下,仅用20分钟把小林送到福田区的儿童医院。
水银体温计是许多家庭中的常见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偶尔会发生“破碎”情况。若遇到类似情况,该如何处置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耿红霞教你应急方法。
什么是水银
耿红霞介绍,水银,化学名称是“汞”(Hg),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的银白色金属。它以其独特的液态形式和亮银色的光泽而闻名,俗称“水银”。汞在常温下即可蒸发,形成的汞蒸气有毒,吸入后可能造成中毒。但汞不溶于胃酸,进入消化道后会直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人体消化道对汞的吸收量微乎其微。此外,水银体温计中汞的含量仅约1克,量非常少。误吞后一般3天内可排出大部分,一周内可基本排出。因此,当不小心咬碎体温计误吞水银后,通常不会引起汞中毒,不会对宝宝的身体产生危害。家长无须过度恐慌,但需抓紧处置。
孩子误吞水银怎么办
误吞后,首先要第一时间把孩子带离受污染的区域,前往空气比较新鲜、通风比较好的地方。其次安抚孩子情绪,检查孩子口腔是否有玻璃碎片及伤口,及时用棉签清除玻璃碎屑,避免造成口腔黏膜损伤。对于口腔黏膜及牙龈残留的水银,可用滴管或针筒轻轻吸出,再用清水反复漱口。同时,可口服牛奶或鸡蛋清保护胃肠道黏膜,减少汞吸收,搭配粗粮、蔬菜等粗纤维食物加速汞排出。在家庭环境下切勿给儿童催吐,以防呛咳窒息。
水银泄漏后如何处理
水银泄漏后切勿用扫帚清扫,否则会打散水银,加速蒸发,增加呼吸道吸入汞蒸气的概率。正确做法是:
佩戴手套、口罩,用硬纸板将散落的水银收集起来,墙角或缝隙中细小水银珠用胶带粘贴收集起来,放入加水的密封瓶内,贴上相应标签,并送到有回收有毒化学品的垃圾箱中。记住,千万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如果衣服、被褥上不小心粘到水银,尽量按照上述方法仔细寻找、收集,然后把衣服、被褥拿到太阳下晾晒。
存放温度计需远离儿童触及范围,给儿童测体温优先选腋下,避免选择口腔测量。另外,家长在掌握基本的风险处理知识的同时,也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孩子有防范危险的意识。
可使用电子温度计或测温枪替代水银温度计,这类产品安全便捷、无汞污染风险。水银温度计需定期检查是否破损,提前学习应急处置方法,从源头减少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