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高新区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温暖照护 构建社区健康新生态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成都高新区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以“全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实践基层医疗服务的新模式。

       85岁的丁奶奶是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子女常年在外地工作,独居的她早已习惯凡事靠自己。最近几天,频繁的头晕让她有些担心,便想着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个检查。可刚完成检查项目,她突然眼前一黑,瞬间没了力气,身体不受控制地往地上倒——好在身旁的护士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她。医护团队立刻启动“独居老人应急救护机制”。家医团队调出丁奶奶的健康档案,发现她有糖尿病史,结合症状迅速判断是用药后未及时进食导致的低血糖。医生立即给予糖水补给,护士全程监测生命体征,10分钟后,丁奶奶的脸色渐渐红润起来。考虑到丁奶奶独居,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她安排了老年人体检套餐,并联系了她的家庭医生,调整后续用药方案。

       从独居老人的应急救护到长期健康管理,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团队始终把“特殊群体”的需求放在首位。2024年底开始,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独居空巢老人关爱慰问和失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家医团队定期上门,为独居、空巢老人建立详细健康档案,记录慢性病史、用药情况等;针对低血糖、跌倒等突发情况,制定标准化急救流程,医护人员定期演练;从院内急救到送医回家,甚至后续随访,形成“一对一”跟踪服务链;开展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监测,并配备背心式排痰仪等穿戴设备,实时为高危人群动态监测,遏制突发急症暴发。

       除了为丁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建立“一对一”跟踪服务链,针对养老院里行动不便的轮椅老人,中心护理团队还联合“长者之家”养老中心,开展了“轮椅上的健康驿站”公益体检活动。医护人员提前准备好便携检测设备,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逐一进行血压、血糖测量,心率监测等基础健康检查,大家用细心与关怀搭建起温暖的健康桥梁,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心。

       自2023年起,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医疗服务“往前移”,创新打造“健康前哨”——在辖区里建起12个家庭医生健康小屋。这些小屋面积虽不足20平方米,却像居民家门口的“健康便利店”,让居民不用跑大医院,下楼就能享受到基础诊疗、报告解读等服务,成了大家托付健康的“小港湾”。“以前拿着检查报告重复挂号就诊,现在社区医生直接到楼下就能看报告了。”来问诊的群众边说边展示手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这得益于卫生服务中心构建的“三甲-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模式。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定期与辖区内市级三甲医院联合开展“送健康”服务,通过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定期随访和记录,为每一位在中心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在手册上实时记录居民在三甲医院的检查报告、用药记录。

       社区网格员说:“我们和家庭医生团队建立健康守护群,谁家老人需要随访,哪户有孕产妇,我们都清清楚楚。”

       通过服务场景化、流程标准化、管理数据化的三重升级,锦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三个关键变化:服务响应时间更快、居民满意度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增长。这种“预防-治疗-康复”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正逐步构建起“小病不出社区,慢病精细管理,急症快速响应”的社区健康新生态。 (任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