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彭州市打破传统养老界限
医养结合 让“养老”变“享老”

       在彭州市,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温暖图景正徐徐展开——这里不仅打破传统养老界限,更创新融入中医药文化,让“养老”变“享老”。“就地养老”理念的推广,显著提升了老年人获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便利性,成为县域医养结合最具特色的一环。彭州市通过推动“医”“养”无缝衔接,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着力为基层提供医养服务

       彭州市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采取“家医团队+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居家老年人开展签约服务。

       彭州市人民医院、隆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丹景山镇卫生院、龙门山镇卫生院4家医疗机构分别建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共同体、“医疗机构+社区养老”综合体、“医疗机构+中医养老”协作体、“医疗机构+旅居养老”融合体,让养老有“医靠”。

       彭州市目前共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4家,医养床位2311张,社区医养服务中心1个,医养结合站点2个。建成国家级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1个;四川省级医养服务示范单位1个、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个;成都市安宁疗护试点1个(设置床位50张,累计服务580余人)、老年照护区级培训基地1个;有5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设置比例达83.33 。

       为持续提高医养服务能力,特邀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专家开展护理能力提升培训,并开展包括老年口腔、听力健康、营养改善、心理关爱、痴呆防治五大专项行动,其中心理关爱、痴呆防治两项行动被成都市确定为市级试点行动。

       创新打造特色医养机构

       彭州市龙门山镇卫生院领办的龙门山颐养中心依托“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优质资源,聚力发展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健康养老、休闲旅游,为旅居老年人提供“森林式”“医康旅”医养服务。

       龙门山颐养中心每间套房均配备了独立卫浴、生活阳台、网络电视和一键呼叫系统,并由24小时在岗的专业团队提供全面、及时的照护服务。“我们充分依托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创新推出‘森林式’‘医康旅’融合服务模式。”龙门山颐养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该模式每年为1000余名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沉浸式的康养服务。同时,通过组织文体活动、提供定制餐食等方式,龙门山颐养中心努力为老人营造温馨的晚年氛围,真正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下一步,彭州市卫生健康局将打造特色化服务团队,积极探索与辖区酒店、民宿的康养项目合作,开发中医睡眠疗愈、中医疼痛管理和减脂塑形三大健康管理产品,持续将老年健康关怀落到实处。(张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