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5年11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完成国产全降解封堵器“补心”术
“无痕”修补 点燃“心”生
□余波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近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心血管内科为一名10岁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成功实施了封堵手术。与常规手术不同的是,这台手术首次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全降解封堵器:由可被人体吸收的材料制成,避免了传统金属封堵器将终身携带造成的不便及远期并发症风险。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先心病治疗迈入“无痕”新时代。

       金属封堵器:终身携带的标签

       10岁的可可(化名)小时候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近期因为再次患肺炎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医生为可可做了心脏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可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全家人犹如晴天霹雳,还没等肺炎完全康复,可可爸妈就带着孩子辗转于各大医院之间,复查心脏超声及咨询治疗方案。

       据介绍,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左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异常通道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如果不治疗,患者幼年时容易患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后症状加重,常感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运动量受限,最后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一般在2岁以内,小的房间隔缺损有自愈的可能,2岁以后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根治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如开胸直视修补术、胸小切口封堵术)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

       虽然听说孩子符合介入封堵的条件,可以不开刀,但可可的爸爸妈妈还是难以接受,因为金属封堵器就像是一个终身携带的标签,以后只要体检就能看到,做某些检查项目也可能会受限。这无疑是在提醒孩子,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全降解材料:带来治疗新选择

       在与家长充分沟通后,该院心内科先心病组组长郭永宏医生提出建议:可以采用植入全降解封堵器的方式来做手术。

       郭永宏介绍说,这种可降解封堵器的材质是聚乳酸,植入到体内之后,人体自身的心脏内膜组织会沿着封堵器逐渐生长,约6个月后将缺损完全堵住。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封堵器开始慢慢分解成乳酸,被人体完全消化吸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最终不留下任何异物残留。“这是一种全新的封堵器材料,刚投入临床使用没多久,可可很幸运,刚好赶上了。”郭永宏说。

       听取了详细介绍之后,可可的爸爸妈妈终于打消了顾虑,果断地作出了决定——做手术!

       精准“心”技术:点燃“心”希望

       这台介入手术全程用时仅30分钟。

       手术中,在超声的引导下,封堵器很快被植入到了可可心脏缺损的位置,心脏超声显示封堵器与房间隔贴合紧密,分流消失。术后,可可仅腹股沟处皮肤有一个针尖大小的伤口。

       医生介绍,相对于传统金属封堵器,使用全降解封堵器的手术难度更大。传统金属封堵器是在X射线引导下完成安放,但可降解材料在X射线下不可见,心脏超声成了唯一的指引,因此这对手术医生的精准操作和与超声医生的紧密配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手术难度虽然很大,但可以让先心病患儿不必再因体内有金属“异物”而限制未来的择业选择,也无须为体检时的“金属标记”而焦虑。这种新材料的成功植入,是对“心”希望的重新点燃。

       据悉,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自开展先心病介入手术10余年来,已累计完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近3000例。作为四川省儿童先心病介入诊疗基地,儿童心脏内科介入团队紧跟医学技术更新的步伐,目前已开展了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卵圆孔未闭可降解封堵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