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10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若尔盖县
传技艺补短板 情暖基层

       帮扶单位:

       德阳市人民医院等

       帮扶成绩

       2024年,若尔盖县人民医院门急诊量达59975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7.45 ;住院量5664人次,手术量530台次,手术量同比增长25.3 ,其中难度较高的三、四级手术占比更是达到56 。


       走进若尔盖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的藏族群众手持就诊单有序排队,外科手术室中腹腔镜手术稳步推进,超声科医生正通过屏幕与德阳专家同步分析影像——这些日常场景的背后,是一场跨越千里的医疗“组团式”帮扶结出的硕果。自2022年启动帮扶工作以来,德阳、广元、浙江三地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接力帮扶若尔盖县人民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师带徒”传技艺

       当地医生挑大梁

     “技术不是看会的,是手把手教出来的。”这是帮扶专家常挂在嘴边的话。16名驻点专家到岗后,没有急于“单打独斗”,而是先摸清当地医生的技术短板,各自选定1~2名徒弟,签订“师带徒”协议,再根据徒弟的基础制定个性化带教计划——从基础的理论讲课、日常查房,到复杂的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操作示范,每一个环节都倾囊相授。

       2024年,这样的带教活动就开展了2000多次。专家们不仅教技术,更教思路: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怎么找穿刺点、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如何精准定位、喉罩下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风险怎么把控……以前县医院“不敢碰、做不了”的手术,在专家的带教下,当地医生慢慢都能独立操作。截至2024年,他们已掌握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等20项适宜新技术、新项目。

       技术水平提升,带动诊疗能力同步增强。2024年,若尔盖县人民医院门急诊量达59975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7.45 ;住院量5664人次,手术量530台次,手术量同比增长25.3 ,其中难度较高的三、四级手术占比更是达到56 。

       强专科补短板

       医院能力“节节高”

     “要让医院真正留得住患者,就得把专科建强。”帮扶团队深知,单一技术突破不够,必须构建完善的专科体系。他们先从“远程诊疗”破题,帮助若尔盖县人民医院与德阳市人民医院、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搭建起远程诊疗平台,实现远程影像、心电诊断“同质化”——群众不用跑远路,县医院就能同步获取德阳专家的诊断意见。

       接着,团队又聚焦“重点专科”发力: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医院建起中藏医科和血液透析中心,填补了当地中藏医特色诊疗和血液透析的空白;德阳、广元两地还专门选派妇产科、儿科专家长期驻点,助力科室成长。如今,医院妇产科已获评阿坝州重点专科,放射科、检验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也成了若尔盖县重点专科,专科影响力持续扩大。

       为了让群众看专科更方便,专家们还根据当地疾病谱,新增了肾内科、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科、泌尿外科4个专科门诊。2024年,这4个专科门诊共接诊2000余人次,以前要去州级医院才能看的肾病、神经疾病,现在在县里就能得到专业诊疗。

       送医到基层

       健康服务暖人心

       帮扶不止于医院内的诊疗,更要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专家们利用下班、周末等业余时间,定期组队去基层医疗机构、社区、乡镇开展巡诊义诊、医疗培训和健康科普宣教。

       在达扎寺镇社区,专家们摆起义诊台,给老人量血压、测血糖,讲解高血压、糖尿病的日常管理;在巴西镇卫生院,他们给当地医生培训常见病诊疗技巧,手把手教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在偏远的牧村,他们带着药品和健康手册,挨家挨户走访,向牧民普及大骨节病、高原肺水肿的预防知识。

       针对若尔盖县高发的大骨节病和白内障,帮扶团队还推出“免费救治”行动:用浙江援建帮扶资金免费开展大骨节病手术22例,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免费开展白内障手术11例。

       优管理激活力

       医院发展有后劲

       帮扶团队在提升技术的同时,也着力理顺医院管理机制。他们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让“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一目了然;推行院长牵头的行政查房、行政交班制度,定期召开医疗技术项目推进会,听取各个科室汇报工作进展,及时解决诊疗中的堵点、难点,医院行政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更重要的是,团队注重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他们经常召开中层干部会,不定期与科主任、普通职工谈心谈话,鼓励大家“主动思考问题、靠前解决问题”。以前,不少职工习惯“等指令、靠支援”;现在,科主任带头钻研技术,科室成员主动学习新知识,全院慢慢形成了“爱学习、想干事、能干事”的氛围,“学习型”组织的雏形逐渐显现。

       从技术“输血”到能力“造血”,从专科“补空白”到服务“暖基层”,德阳、广元、浙江三地的帮扶团队用三年多的时间,帮助若尔盖县人民医院一步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