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膝,医学上称为“髌腱炎”,是临床常见的运动相关性肌腱损伤疾病,多因髌腱长期承受反复牵拉、过度负荷(如频繁跳跃、下蹲、爬楼梯等),导致肌腱纤维出现微小损伤与炎症反应。其典型表现为膝关节下方髌腱附着处疼痛,发力(如起跳、上下楼、屈膝蹲起)时症状加重,严重时可影响日常行走功能。通过科学规范的自我调护,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肌腱修复,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急性期制动与炎症控制
急性期(症状发作1~2周内,以疼痛、轻微肿胀为主要表现)需优先减少髌腱负荷,以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活动控制:暂停篮球、跳绳、跑步、羽毛球等需反复屈膝跳跃的运动,日常避免蹲跪、长时间屈膝(如蹲地做家务、久坐屈膝),减少爬楼梯频次,必要时借助扶手或电梯。
物理降温:若膝关节存在肿胀、灼热感,可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冷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辅助器具使用:疼痛明显时,可佩戴髌腱专用弹性护膝或肌效贴(选择医用级产品,按说明书规范粘贴,贴合髌腱走向以减轻牵拉),每日佩戴时间不超过4小时,避免长期佩戴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恢复期肌肉力量训练
当疼痛明显缓解(通常为急性期后),需通过针对性训练增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提升膝关节稳定性,为髌腱提供支撑,降低再次损伤风险。推荐以下2组简单易操作的训练动作,需遵循“无痛训练”原则,动作标准优于数量。
直腿抬高训练:平躺屈膝,健侧踩地,患腿伸直慢慢抬到离床面30厘米左右(别太高,不然腰会酸),保持30秒,再慢慢放下,每次练20~30个,每天练3~4组。训练时注意膝盖保持伸直,感觉大腿前侧在用力就对了。
靠墙静蹲:后背贴墙,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往下蹲,缓慢屈膝至30~45°(膝盖弯曲应小于90度,别超过脚尖,不然膝盖压力大),双手自然放于腿上,保持20~30秒,起身休息10秒,每次练5~10个一组,每天3~4组,以不疼为标准。
日常防护与习惯调整
自我调护需长期坚持,日常细节管理对预防疾病复发至关重要。
科学选鞋:避免穿高跟鞋、鞋底过硬或磨损严重的鞋子,运动时选择具备良好减震功能的专业运动鞋(如慢跑鞋、篮球鞋),减少行走与运动中对髌腱的冲击。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人群需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控制体重,体重每增加1kg,膝关节承受的负荷约增加3~4kg,控制体重可显著减轻髌腱压力。
热敷时机把控:仅在恢复期(疼痛缓解、无明显肿胀)出现膝关节僵硬时,可采用热毛巾热敷,每次15分钟,每日1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急性期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就医提示
若经过2~3周规范自我调护后,膝关节疼痛未缓解甚至加重,或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如伸不直、屈膝困难)、局部明显肿胀、按压痛剧烈等情况,需及时前往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评估髌腱损伤程度,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慢性损伤。
髌腱炎的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科学的自我调护需结合“急性期制动”“恢复期训练”“日常防护”,患者需保持耐心,避免急于恢复运动导致二次损伤,多数患者通过规范调护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与运动功能。〔广州市正骨医院骨一区(运动创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