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10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位一体 探出系统照护新模式

       为更好地满足患者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期待,致力于提供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三科突破传统护理框架,主动走近老人,倾听他们的真实声音,摸索出一条更系统、更人性化的全新路径——集“运动、营养、认知、心能”四位一体的老年衰弱全程健康照护(PACE)模式。

       动能守护

       让生命在运动中重启光芒

       肌力的流失和平衡感的削弱,悄悄剥夺着老人们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因此,老年医学科三科推行科学、安全、个性化的运动干预,采用专业的跌倒风险评估、肌力测试等工具,为每位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运动处方,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训练及平衡训练,每周至少3次,每次45~60分钟。

       对于病区内已卧床或行动极为不便的重度衰弱老人,医护人员则始终用专业和耐心为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康复指导,并协助老人进行上肢、下肢的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尽力唤醒沉睡的肌体,延缓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

       营养守护

       让食物成为温暖的疗愈

       营养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远不止一日三餐那么简单,它是抵御疾病、延缓衰弱的“基石”。为此,老年医学科三科医护人员联合营养师共同制订营养支持方案,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饮食,重点补充维生素D和蛋白质。在日常饮食的基础上,增加普通标准配方的肠内营养混悬液3140J/(500mL/d)口服,以改善认知衰弱老年人的营养状态。

       对老年人而言,“吃得下、吃得对”不仅关乎身体健康,也影响情绪状态。一口熟悉的滋味,可能唤起一份珍贵的记忆。为此,充满温情的营养支持计划——“家的味道”应运而生。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家属为老人带来熟悉的菜肴,让亲情寄托在一份份家常菜中。

       认知守护

       让记忆在“游戏”中被唤醒

       针对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科室多学科团队开展系统性非药物认知康复干预,有效维持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认知康复干预以小组形式开展,每次课程围绕1~2个核心主题,进行时长25~30分钟的标准化训练。通过诸如记忆传球、听词拍手、数字游戏、手指操等多样化主题训练,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和反应速度等核心认知区域进行锻炼。这种方法不仅能激活大脑神经网络,更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的退化。整个干预过程寓教于乐,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参与度和愉悦感,实现了在轻松氛围中活化思维的训练目标。

       工作人员注重发掘每位老人残存的认知能力,敏锐地捕捉老人的“闪光点”,一旦发现老人成功完成某项任务(如记住一个名字或算对一道题),便立即创造机会让其展示,并给予真诚的赞美。当老人重复提问或理解有偏差时,工作人员始终耐心、温柔,优先照顾老人的情绪。这种以发掘优势为核心、及时强化的沟通方式,有效地帮助老人重建了自信与价值感。

       心能守护

       让心灵回归宁静的港湾

       真正的健康不仅关乎身体,更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为此,具备心理治疗师资质的护理人员与专业心理治疗师协同,老年医学科三科每周开展2次、每次30分钟的团体心理治疗。无论是“怀旧团体”中娓娓道来的往事、“沙盘团体”中无声却深刻的表达,还是“同伴支持团体”中温暖的对话,都成为老人们抒发情感、获得心理赋能的重要途径。

       此外,老年医学科三科始终推行充满人文关怀的“微笑疗法”,以真诚的微笑、温柔的触碰,向老人传递着“我与你在一起”的安心信号,以人文关怀照亮患者心房,让晚年依然充满理解与温度。

       患者眼中重燃的生机与尊严,家属口中真挚的认可与感激,还有医护人员心中那份越发坚定的职业使命感——这些点滴改变,是自推行老年衰弱全程健康照护模式以来最珍贵的回响。未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三科将继续深挖“运动、营养、认知、心能”四维守护内涵,让更多老人在岁月的黄昏中,拥抱生命的质量与喜悦。 (曾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