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10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高新区
多元举措 织密健康管理服务网

       长效守护

       节日的“一时暖”,源于日常的“长久护”。医院专科照护、社区全周期管理……他们用“全年无休”的专业守护,让老年人拥有满满的健康安全感。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破解老年人“出门难、照护难、管理难”问题,成都高新区立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层医疗机构定位,以“精准化评估、个性化服务、全周期守护”为导向,通过评估入户、服务到人、科普入心的组合举措,织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网,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精准评估打基础

       让养老服务“有据可依”

       针对老年人“出门难、评估烦”的现实痛点,成都高新区合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今年3月起承接了辖区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组建经验丰富的专业评估团队,以“上门评估”为突破口,把服务送到老人家中。评估团队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近距离了解老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仅是专业的健康“测评师”,更是“暖心陪伴者”。通过观察老人日常进餐、洗漱、如厕等生活场景,从自理能力、行动能力、精神状态、社会参与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健康状况;针对听力下降、表达不清的老人,耐心沟通、反复确认,确保信息准确,形成翔实可靠的评估报告。这些数据不仅为民政部门制定个性化养老服务方案、精准配置资源提供支撑,更通过评估过程中的政策讲解与渠道介绍,帮助老人及家属及时链接社区帮扶资源。

       个性服务提质效

       让健康关怀“触手可及”

       聚焦特殊困难老年群体需求,成都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模式,将健康管理延伸至“最后一米”。中和街道化龙社区高龄、独居老人多,健康服务需求旺盛,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群众需求,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尤其是针对化龙社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组建专项服务小组,提供“健康监测+安全排查+康复指导”全链条服务,每月定期上门监测血压血糖、调整慢性病用药方案,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定制“饮食+康复”专属计划;同步排查居家安全隐患,并为听力不佳老人准备“大字版健康指南”,遇到紧急需求时快速协调转诊。老人感慨,“就像有了移动的健康管家”。

       科普宣教强意识

       让健康理念“入脑入心”

       针对老年人健康素养薄弱、慢性病高发等痛点,成都高新区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科普进社区”模式,组建由全科医师、公卫医师、专科护士组成的健康宣讲队,每月深入居民小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活动。宣讲队员紧扣老年人需求,围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秋冬呼吸道疾病预防、跌倒防护、合理用药等实用主题,采用“案例讲解+现场演示”方式,发放图文并茂的手册,设置互动答疑环节,确保知识“听得懂、用得上”。此外,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挖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开展“中医治未病·守护夕阳红”主题义诊,针对睡眠障碍、关节疼痛等问题,中医师通过辨证分型提供“内服外治”干预,如耳穴贴敷调节脏腑功能、定制酸枣仁茯苓茶等中药茶饮,多数老人反馈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活动受到老年群体普遍欢迎与认可。

       从“上门评估”到“个性服务”,从“健康监测”到“科普宣教”,成都高新区所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以多元举措构建“预防-治疗-照护-赋能”一体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持续优化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半径,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有温度、有质量的健康守护。 (冷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