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银发老人正享受着便捷的健康服务,有的在养老服务中心参与手工活动,有的在智能康复区做康复训练,有的在家庭医生诊室咨询用药知识。作为扎根基层21年的医疗机构,该中心始终围绕辖区老年人的健康需求,用“医疗+养老+康复+照护”的全链条服务,筑起温暖的健康防线。
养老服务中心
医养融合的“温馨小家”
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楼的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688平方米,设有30张床位,2025年3月运营至今,已为23名高龄自理、半自理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服务。不同于传统养老院,这里的“医养融合”更接地气——1名全科医生、3名护士、3名护理员组成专属家庭医生团队,每周2次床旁查房,为每位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从高血压用药调整到褥疮护理,全程精细化管理。
这里不仅有基础生活照料,更注重老人的身心健康与精神需求。针对失智老人,养老中心医护人员会通过老照片、老歌开展“记忆唤醒”;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护理员会协助翻身、清洁,预防褥疮。“住在这里不用愁看病,还能和老伙伴一起玩,比一个人在家舒心。”一位入住老人的话,道出了这里的核心价值——让老人在专业照护中感受家的温暖。
老年病区和全科病区
慢病管理与安宁疗护并重
四楼的住院部包括老年病区和全科病区。聚焦老年人住院诊疗的健康需求,住院部收治辖区常见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心脏病等慢性病及需临终关怀等患者。住院部推行“医疗+照护+康复+心理”四位一体服务,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针对失能老人,开展精细化基础护理;针对家属,传授科学护理技巧。
住院部内的安宁疗护单元,为生命终末阶段的老人提供疼痛管理、症状控制、心理疏导等服务,协助老人整理人生片段,并邀请家属参与交流,帮老人平和面对生命终末。
智能化康复中心
科技助力的“康复港湾”
作为四川省首批“智能化康复中心”,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康复中心整合康复科、中医科资源,引入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天轨系统、智能认知训练系统,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构建“三级医院+社区+家庭”三级联动康复体系。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专家定期坐诊,中心康复师负责日常训练,家属通过信息化手段查看康复进度。康复患者王婆婆说:“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康复,省了跑大医院的麻烦。”
家医签约
扎根社区的“健康管家”
中心组建24支家庭医生团队,由全科医疗科牵头,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健康管理,并在八宝街、宁夏街社区设立医防融合服务站及中医角,同时发布“青羊家医”IP形象——“青青医生”“羊羊护士”,让家庭医生的健康服务更有温度。
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慢病筛查、健康指导以及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同时提供长处方和代配药服务,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设置健康小屋自助检测点;开设健康科普“小课堂”,组织慢病自我管理小组和养生俱乐部,让居民掌握自我保健知识。“不用跑远路,家庭医生就能帮我调药、测血压,很方便。”这是社区老人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普遍评价。
从养老中心的日常照护,到老年病区的精准医疗,从智能康复的科技赋能,到家庭医生团队的社区守护,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实际行动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该中心将继续深化医养融合、优化康复服务,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贴心的健康服务。 (刘永琼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