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10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中心卫生院
三个维度 打造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金秋菊黄,重阳意浓。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中心卫生院以重阳节为契机,联动多方力量打造“即时响应、长效守护、全域保障”三维健康服务体系,从社区广场的急救课堂到养老院的床旁守护,用专业与温度编织老年健康防护网。

     “应需而办”赶时效

     “以前在电视上看急救觉得难,现在医生手把手教,心里有数多了。”一位老人在学习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后感慨道。日前,万春镇中心卫生院联合成都护理学会灾害专委会,将“减灾急救”知识课堂搬进春江路社区。活动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了互动与实操的沉浸式体验。医护人员用浅显易懂的方言讲解突发意外伤害应对、慢性病急性发作识别等知识,借助模拟人让老人亲身体验急救操作。这种“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的模式,成功打破了知识的壁垒,将关键的急救技能真正转化为老人们熟练掌握的自救互救能力,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白天带孙辈没空,晚上散步就可以咨询,这服务太懂我们老年人了。”晚上,鹭湖宫邻里汇的鱼凫家医工作站依旧暖意融融,刚测完血压的李阿姨拿着标注清晰的用药事项连连称赞。针对一些老年群体日间就医不便的痛点,万春镇中心卫生院精准开设邻里坊家医工作站延时服务,内科、全科、中医科骨干医师坐诊,提供慢性病复诊、用药调整等“一站式”服务。这份“错峰”的守护,不仅方便了老人,更体现了服务理念从“医院等病人”到“服务送上门、时间随民心”的深刻转变,让健康关怀在8小时之外持续“在线”。两场活动累计服务300余人次,采用“场景化科普+延时错峰服务”的模式,把医疗关怀送到居民最需要的时刻。

      “久久为功”守日常

      “王孃孃,您的血压比上月稳定多了,降压药记得按这个剂量吃。”在鹭湖亲睦家养老中心里,家庭医生团队正在为老人更新健康档案。这并非节日专属的问候,而是万春镇中心卫生院常态化开展的医养巡诊服务。

       依托“定期巡诊+健康档案+个性化干预”模式,万春镇中心卫生院为辖区养老院及独居老人提供全周期守护:定期上门开展体检筛查,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每季度开展中医养生、慢性病防控等主题讲座。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团队提供上门护理、压疮预防指导,家属坦言:“医生教的照护技巧太实用,我们日常照护起来也更安心了。”多年来,万春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累计服务老年群体超万人次,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医者担当。

     “多方联动”强保障

       10月21日,黄石社区活动现场彩旗飘扬,由万春镇党委、政府主办,卫生院联合多方承办的敬老活动热闹开启。健康服务桌前人潮涌动,家庭医生们为老人们开展血压血糖监测、慢病随访、用药指导,个性化地给出饮食、运动调理建议。

       这场活动正是卫生院构建“多方联动保障体系”的缩影,通过与镇政府、社区、老年人协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大学建立协作机制,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在社区设点提供健康服务,为老年人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联合上级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实现“小病不出社区、急症快速响应”。同时整合民政、卫健等资源,将免费体检、疫苗接种、健康宣教等公共卫生服务融入日常。

       从即时响应的贴心服务到长年不辍的日常守护,从单一诊疗到全域协同,万春镇中心卫生院以“三维服务”体系深刻诠释着“老有所医”的内涵。 (龚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