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5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欢迎再次光临” 医院智能服务别丢了“人情味”
□邓随新

     “欢迎再次光临!”——这本是商场超市里暖人心的招呼,可当这句话从医院闸机里传出,听在刚看完病的人耳里,就像吞了个凉瓜,怎么品都不是滋味。近日,安徽一医院门口闸机提示音引发质疑,看似是设备故障的“乌龙”,实则戳中了当下智能服务的一个通病:光顾着赶技术时髦,却丢了服务该有的“人情味儿”。

       智能服务是为了让就医更省心,不是给患者添堵。这些年,医院里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自助挂号机、扫码缴费屏、智能闸机……初衷都是为了减少排队、提高效率,让患者少跑冤枉路。可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是把“智能”搞成了“机械”,反而会闹笑话、伤人心。就像这次的提示音,商场里说“欢迎再来”是盼着顾客多消费,医院里谁想“再次光临”?设备重置时没多想一步,把不合适的话术直接套用,本质上是把“以人为本”的服务初心给忘了。

       医疗服务的核心永远是“人”,智能只是工具不是主角。医疗领域,就是要让每一项服务都围绕着患者的需求转。医院不是冷冰冰的流水线,患者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件”,他们带着病痛来,盼的是专业的治疗,更盼的是一份理解和关怀。就像有的医院在自助机旁安排志愿者帮忙,有的在检查单上印上暖心提示,这些细节比再先进的设备都管用。反观“欢迎再次光临”的提示音,看似是小失误,实则暴露了服务中的“懒政”——把设备调试当成了“走过场”,没站在患者的角度多问一句“这样合适吗”。要知道,患者对医院的印象,往往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

       智能服务要“聪明”,更要“贴心”,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次安徽这家医院反应还算快,发现问题就及时修复,可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搞智能服务不能只盯着“技术参数”,更要琢磨“人的感受”。比如设计提示音时,多想想不同场景下患者的心情;调试设备时,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试一试。去年浙江某医院就很用心,在出院通道的提示音里说“祝您早日康复,健康常伴”,简单一句话,温暖了不少人的心。这说明,智能服务只要多花点心思,就能既高效又暖心。

       医院是守护生命的地方,每一项服务都应该带着温度。从“欢迎再次光临”的小插曲,我们更该看到: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医疗服务的“人情味”永远不能丢。让智能设备多些“同理心”,让服务细节多些“暖心感”,才能让患者在就医路上少些委屈、多些安心——这,才是智能时代医疗服务该有的样子。 (据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