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为一位80岁患有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成功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该手术为医院首例高难度四级心脏介入手术,填补了郫都区此类技术的空白,标志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治疗领域迈入新阶段。
传统手术难破局
“走两步就喘,晚上躺不平,饭都吃不下。”回忆起入院时的状态,陈爷爷的家人仍心有余悸。主管医生介绍,老人确诊为主动脉瓣中度狭窄伴重度反流,叠加心房颤动、慢性心衰,身体非常虚弱。
“常规心脏瓣膜手术要打开胸腔、建立体外循环,老人根本扛不住。”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龚厚文坦言,手术治疗迫在眉睫,但传统手术风险太大。
“不能让患者等!”医院立即启动MDT(多学科协作)机制,院领导牵头,联合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放射科等10余个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考虑到手术难度,医院还联系四川省人民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专家,从术前评估到手术方案制定,全程深度协作。
1.5小时完成微创手术
“这是心脏介入领域的‘天花板’手术,每一步都要精准到毫米。”龚厚文说道。团队用一周时间模拟手术流程,反复推演股动脉穿刺、瓣膜定位等关键环节,确保万无一失。
手术当天,在省医院专家指导下,心血管内科团队通过陈爷爷腿部的股动脉,将压缩的人工瓣膜装进细导管,缓缓送至主动脉瓣位置。随着“咔嗒”一声,人工瓣膜成功打开,替代了原本的病变瓣膜。整个过程仅用了1.5小时。术后,陈爷爷的健康状况迅速改善,次日便能下床活动。
这场手术的成功,并非偶然。心血管内科主任余朝萍介绍,医院心血管内科多年深耕微创介入技术,此前已积累大量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经验。“多学科协作+技术沉淀,让我们敢啃‘硬骨头’。”
据悉,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意味着郫都区及周边高龄、高危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先进微创治疗,真正实现“大病不出区”,为区域百姓健康筑起“心”防线。(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