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5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的世界只有你” 或许真的不是爱

       很多人心中都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期待:“真爱能克服一切困难”“爱情是注定的缘分”“总有一个完美的灵魂伴侣”……而最动人的誓言,莫过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女嘉宾提到被感动到的一句话就是“我的世界里可能有很多人,而他的世界里只有我”。

     “完美的爱情”具有排他性,两个人的世界容不下第三者。但是,当“排他性”把家人、朋友、伙伴都隔绝在外,变成“我的世界里只有你”时,这样的爱情会是最好的吗?

     “只有你”

       可能是一种自我孤立

       社会支持系统的匮乏,只会带来脆弱,而非专一。

       如果把一个人看作一座城堡,原生家庭就是城堡的地基,决定了整体的稳固性和安全感;亲密伴侣是城堡的主堡,构成内核与支柱;而亲戚、朋友、伙伴、同事、导师则是城堡的坚固墙壁、护城河和瞭望塔,分别保护我们免受外界冲击、隔绝威胁,以及帮助我们看清前路,指引方向。

       这些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是生活中的陪伴,更是帮助我们抵御风雨、面对挑战的重要力量。当一个人缺乏社会支持系统时,这座“城堡”就会变得孤立无援、脆弱不堪。社会支持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正是帮助一个人保持稳定、从容面对生活压力的关键所在。

       社会支持系统的匮乏,会引发社会孤独感。心理学者将孤独分为情感孤独和社会孤独两种。情感孤独源于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例如对孩子来说,这个对象通常是父母,对成年人来说,则是伴侣或密友;而社会孤独则主要由于缺少在学校、工作场所或社区中搭建的社交圈。需要注意的是,亲密关系无法抹除社会孤独,而社会支持也无法弥补情感孤独。

       众多研究表明,孤独感对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有深远的影响。长时间的孤独感可能增加抑郁、焦虑的风险,甚至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长期孤独感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以及认知能力减退密切相关。

       爱情的专一并不等于孤立,与伴侣的亲密关系也需要其他社会支持的滋养和平衡。只有当城堡的地基坚实、墙壁牢固、护城河深广,核心的房间才能更加温暖明亮。

     “只有你”

       可能是一种不良依赖

       每个人都难以抗拒婴儿那种全心全意的爱与依赖,那种满心满眼追随着你、注视着你的纯粹情感。婴儿的脆弱激发了我们的保护欲,而他们的单纯又满足了我们对掌控的渴望。

       照顾婴儿是快乐的,因为他们时刻提醒着我们生命的奇迹与意义;但同时也是辛苦的,因为当婴儿将你视为世界中心的同时,你的整个世界也不得不围绕着他们运转。这种关系是一种双向互动——婴儿依赖你的同时,你也被牢牢绑定,难以抽身。这种依赖共生既是爱的纽带,也是责任的束缚。

       而当一个成年人把你当成自己世界的唯一时,意味着TA会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全部转移到你的身上,让你给TA提供衣食住行和情绪价值,解决问题和搞定一切,承担一切责任。因此,TA找的不像是伴侣,更像是一个全新的“妈妈”,来“重新养育”自己。

       健康的依赖,是相互的。然而,当一个人把你当成自己世界的唯一时,依赖的相互性会很容易失去平衡,变成单方面的倾斜或索取。这种不良依赖会将两人都“困住”,使关系失去弹性与自由,变成一种消耗性的绑定。

     “只有你”

       可能是一种甜蜜轰炸

       甜蜜轰炸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操纵策略,通常发生在关系的早期阶段。操纵者通过大量的奉承、精心的礼物、过度的关注和炽热的激情,为被操纵者提供近乎“完美”的情绪价值和浪漫体验,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被操纵者卷入这段充满张力和滤镜的感情关系中。然而,这种甜蜜的外壳往往隐藏着控制与剥削的意图。一旦被操纵者深陷其中,操纵者可能会逐渐收回最初的热情,开始展现出控制、冷漠或伤害的行为,而被操纵者却因早期的极致浪漫而难以抽身。

       被甜蜜轰炸的人通常会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他们对最初的浓烈情感念念不忘;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关系中感受到隐隐的不安与失控。识别甜蜜轰炸的关键,是警惕那些过度理想化、快速推进和极端表达的情感关系。

       真正健康的感情,建立在稳定、真诚和彼此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场瞬间点燃却注定无法持久的情感烟火。

     “只有你”

       可能是一种情感绑架

       当对方对你说出“你的世界可能有很多人,而我的世界只有你”这类话时,表面上似乎是深情的表白,实则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情感绑架。

       他们可能将自己置于“弱者”和“受害者”的位置,试图通过博取同情来获得你的关注与情感回应,甚至让你承担“拯救者”的责任。这样的互动模式往往会让人不自觉地陷入一种不平衡的关系中。

       例如,当你因为工作而无法时刻陪伴时,TA会立刻进入“受害者”的角色,陷入“我真可怜,没有人真的爱我”的自怨自艾,用“你一点都不在乎我,你宁愿工作都不愿意陪我”的指责,把你推到“迫害者”的位置,而当你因为对方示弱和指责而内疚时,你会不自觉地站在“拯救者”的角度,做出妥协和补救。整个过程中,所谓的“受害者”,其实在背地里化身为“迫害者”,而你,才是那个真正的“受害者”。

       因此,“你是唯一”即便是真实的情感表达,也可能无意间会化为一把伤人伤己的利剑,用示弱和自怜唤起对方的同情和内疚,用指责和控诉获得对方的退让和补偿,最终,所有角色都会在这种循环中受伤。


       多知一点

       如果被这句话感动  请这么做

       相信大部分人很难不为“你是我的唯一”这句话所触动。因为被需要、被依赖、被深爱是人类的本能需求。

       然而,如果在之后的接触中,这种需求驱使我们不自觉地承担过多责任,甚至被“拯救者情结”裹挟。当你试图为另一个人的人生负全责,并且感受到不配得感和不安全感时,可能需要警惕这样的感情。这时,请仅仅停留在感动里,不要因此陷入“当家长”的泥潭。(据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