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5年09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冠心病就是心脏病吗
□彭杨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脏病的其中一种类型。它指的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动脉变得狭窄或者闭塞,从而使一部分心脏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而出现缺血的情况。如果某段冠状动脉发生急性全闭塞,得不到血液供应的心脏细胞就会缺血坏死,这时候就称为心肌梗死,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我们可以把心脏比作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日夜不停地为全身输送血液和氧气。而冠状动脉,正是为这台发动机提供燃料的“输油管道”。当这些管道因各种原因变得狭窄甚至堵塞时,心脏因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而“罢工”,这便是冠心病。

       狭义的冠心病分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绞痛并不一定会表现为疼痛。胸闷、心前区的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左肩疼痛、颈部疼痛、牙痛等短时间的发作,都可能是心绞痛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心肌细胞短暂缺血的症状。心绞痛通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或寒冷刺激下诱发,而在休息或服用治疗药物后可以得到缓解。因为在这些情况下,心脏需要更多的血液和氧气,而狭窄的冠状动脉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从而导致心绞痛发作。

       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不可控制的和可以控制的两类。不可控制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家族史。而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因素则有很多,比如肥胖或超重、吸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根据这些成因,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预防。

       合理饮食:控制膳食总热量,采用低脂饮食(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 ),低胆固醇(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00mg),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量不超过6g),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如瓜果、蔬菜)和植物蛋白的食物。注意避免反式脂肪酸(如油炸食品、糕点)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如燕麦、糙米)的占比,避免过饱。同时,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以预防糖尿病和肥胖。

       戒烟限酒:吸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香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动脉硬化风险。研究表明,戒烟可以使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6 ,戒烟者在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复发事件的概率降低43 。由此可见,戒烟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所有吸烟的冠心病患者都应戒烟,并且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同时,应限制酒精摄入量或不饮酒,严禁酗酒。

       规律运动:运动有益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久坐行为则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人员指出,如果每天用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代替久坐,就会对心脏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可以选择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总时间大于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应监测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并将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 ~85 的范围内。如果运动时说几句话就要停下喘气,说明运动强度过大。

       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压力会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发现,约1/6的稳定性冠心病为急性精神应激触发的心肌缺血,在精神压力下会发生炎症微血管受损。心理压力过大往往会伴随吸烟、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睡眠障碍等问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太极、社交活动、正念等方法缓解长期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并保证每晚7~9小时的充足睡眠。

       管理慢病:要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的管理,并定期进行体检。很多人认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异常只是“数字问题”,并不重视。其实,我们全身都遍布血管,内脏器官也有丰富的血管。长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会对我们的血管造成严重损害,进而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导致心脏、大脑、肾脏、下肢、眼睛等器官出现疾病。重视血压、血糖、血脂的管理,就是对整个身体所有器官负责。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排查问题。严格遵医嘱服药,严禁擅自停药、减量或换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感到不适或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