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橙汁炖糖醋排骨、用乳酸菌饮品腌制梅花肉做叉烧、以椰汁饮料搭配咖喱块煮饭、雪碧拌方便面……这类跳出传统调料框架的“邪修”烹饪法,在年轻群体中逐渐走红。社交平台上,#饮料创意做菜# #“邪修”食谱#等话题热度攀升,不少年轻人分享相关做法,其操作便捷、口感独特的特点,精准契合了部分年轻人追求新鲜、省时的饮食需求。
但这种“创新”烹饪是否存在健康隐患?记者咨询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宗雪萍。
“邪修”菜品走红
美味表象下有营养短板
在年轻人追捧的“邪修”菜品中,无论是橙汁糖醋排骨、乳酸菌饮料梅花肉叉烧,还是椰香咖喱饭、雪碧拌方便面等高频出现的“热门款”,其共性都是使用超市里常售的饮品代替传统烹饪做菜的佐料。
“用瓶装橙汁饮料替代传统糖醋汁,确实能让排骨带上果香,但背后存在双重营养问题。”宗雪萍提醒,市售的瓶装橙汁饮料含有较多添加糖,会直接增加菜品的能量摄入;更关键的是,果粒橙中的食品添加剂在高温炖煮过程中,可能与肉类中的成分发生未知反应,虽暂无明确有毒物质证据,但长期摄入这类“加工品+高温”的组合,对身体代谢并无益处。
对于“乳酸菌饮料腌叉烧”,宗雪萍直言:“养乐多中的活性益生菌需低温冷藏保存,而制作叉烧时,无论是高温烤制(通常180℃以上),还是室温腌制后烹饪,都会让益生菌完全失活,相当于只利用了养乐多的酸甜味和糖分。”
宗雪萍提醒,多数乳酸菌饮品本身含添加糖,长期食用这类叉烧,易增加肥胖风险,对血糖稳定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邪修”食谱中,用罐装椰汁饮料做的椰香咖喱饭凭借“东南亚风味”收获众多年轻人喜爱,但其背后暗藏营养隐患。宗雪萍提醒,这款菜品制作过程中常用的椰汁饮料往往也含有添加糖,而市售咖喱块更是高钠、高脂肪的代表调料:“当二者与米饭结合,易导致钠、脂肪和添加糖的摄入量同时超标,长期食用无疑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对血压和心脑血管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邪修”菜品可以尝试
但不宜作为常规饮食
对于这类用成品饮料做菜的“邪修”烹饪法,宗雪萍提醒市民,从烹饪创新角度看,年轻人打破传统调料局限,体现了对饮食口感的探索欲;从实用性角度,成品饮料易购买、无须额外调配,确实满足了年轻人“省时便利”的需求,这也是其走红的重要原因。
但从营养学角度,宗雪萍明确表示,“不提倡长期作为常规饮食。这类菜品的共性问题是高糖、高油、高钠,营养密度低,‘空热量’(仅提供能量却缺乏微量营养素)多。”宗雪萍强调,年轻人处于身体代谢关键时期,长期吃这类菜品,不仅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埋下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的健康隐患。“偶尔做一次没问题,但不能替代传统健康烹饪,更不能成为日常饮食的主流。”宗雪萍说。
年轻人热衷“做快菜”
这些方法可尝试
宗雪萍介绍说,年轻人爱上“邪修”烹饪法,一方面是对新奇创意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年轻上班族工作忙、做饭时间少的生活常态,使用饮品代替作料确实能达到减少烹饪时间的目的,给生活让出更多空间,但其健康风险也确实应该加以重视。
那么,当忙完一天的工作,又想尽快做完一盘好菜的时候,可以如何从营养角度考虑烹饪方式和食材选择呢?宗雪萍提出了以下建议:
坚持均衡原则,控制“三高”
遵循饮食均衡原则,做到主食粗细搭配(用燕麦、糙米等粗粮替代部分精制米面)、食物多样化。
严格限制精制糖、高油、高钠食物的摄入,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腌制食品。
保证每餐包含“主食+优质蛋白类食物(如鸡蛋、瘦肉、豆制品)+蔬菜”的组合,确保营养全面。
用新鲜食材替代成品饮料
若想追求“创新”口感,宗雪萍建议用新鲜真实食材替代成品饮料,减少添加糖和添加剂摄入。 “如想做酸甜口味菜品,可用真实百香果搭配柠檬汁替代百香果果汁饮料;做椰香类菜品,可用新鲜椰肉榨汁替代含糖椰汁饮料——既能保留风味,又能提升营养健康度。”
“饮食不仅是为了饱腹,更是为身体提供营养物质。追求烹饪创新是好事,但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宗雪萍希望年轻人能在便利、口感和营养间找到平衡,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让“吃”成为滋养身体的方式,而非增加身体负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