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5年09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你的身体比大脑更诚实
喜欢到手发抖 不是病
□燕丽娜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看着心动的对象,总是忍不住想接近;偶然间触碰到对方,却心跳加速、双手微微发抖?又或者,看到某些熟悉的特征,比如一个微笑或一阵熟悉的香味,内心泛起莫名的冲动,甚至开始脑补未来的情节?

       很多人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生病了,或者甚至联想到某些心理问题。其实,这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可能并不是“病”,而是深藏在我们基因和本能中的生理性喜欢的表现。

       脑部运作无法主观驾驭

       当你看见某个人感到心动时,这并不是单纯的心理作用,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负责“喜欢”的区域主要涉及边缘系统的奖赏机制,比如伏隔核和前额叶皮层。这些区域在接收到外界刺激(如一个迷人的笑容或熟悉的声音)时,会迅速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

       有趣的是,这些反应有时会显得“毫无逻辑”。举例来说,有的人会对一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产生情感上的倾向,哪怕双方的性格全然不相匹配。事实上,这种“不合逻辑”的喜欢更多是基于大脑对潜在配偶健康基因的判断,而非理性分析的结果。

       身体信号乃进化的结果

       邂逅挚爱之际,心跳增速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理本能现象。这一情形源自自主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被触发,致使机体转入“应对或规避”的应激反应,以便针对潜在的接近或互动进行预备。

       手心出汗:尽管听起来有些尴尬,但这是人类在紧张或期待中的正常反应,是皮肤导电性升高的结果。

       体态举止:无意识间调整着装、抚弄发丝、缓缓趋近等行为,均为内心深处渴望展现自身魅力的自然流露。

       这些身体信号看似普通,但它们是数百万年进化的结果,旨在提高人类在繁殖和社交中的成功率。

       为何会“非理性”喜欢上某人

       喜欢某人时,理性似乎被抛在一边。这种现象被称为“情绪优势”,即情绪对决策的主导作用。这并非全然不利,原因在于情感反应能够助力我们迅速作出关乎生命存续的关键抉择。

     “非理性”的喜欢背后还有一种深层心理机制——人类倾向于寻找熟悉感。心理学家指出,人们更容易被与自己成长环境相关的特征吸引,比如某种语气或行为方式。这种偏好被称为“刻印效应”,它是幼年记忆和情感烙印的延续。

       这些举动并非疾病状态

       众多个体常把基于生理本能偏好的举动错误地视为情感困扰或心理失衡的表现。例如,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自己为什么会对某人“太过在意”,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情感依赖症”。实际上,这些举动绝大多数乃是身体自然的反应过程,并非疾病状态的体现。

       若喜欢某人已严重干扰到日常生活,例如出现持续的情绪困扰、失眠或无法专注等情况,则可能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这时,问题的根源可能不仅在于喜欢本身,还涉及更深层的心理需求或未满足的情感期待。

       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总是复杂且多样的,而喜欢则是其中最有趣、最深刻的一部分。从生理反应到心理驱动力,每一种“怪异”的行为背后都藏着我们对人性和关系的深层追求。

       但是,一场健康的恋爱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冲动。斯滕伯格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中,亲密、激情和承诺一起构成了完美的爱。生理性的吸引是爱情的一部分,但一份完整的爱并不是荷尔蒙催生的激情的金风玉露一相逢,还有亲密的沟通、理解与支持,投身爱情的努力和坚定对方的责任。

       因此,成熟的爱情一定是两个人身体和灵魂上的相互选择。生理性的冲动不是爱情的全部,在还没有确认关系或未经对方允许时,情不自禁的生理冲动还需要理性的抑制。引用一句经典的话: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生理性喜欢之后,还需要长期的磨合,认真地相互沟通,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构成长久的亲密关系。而有的人,即使一开始只是出于欣赏,但相处久了之后,当我们逐渐被其才华、性格、三观所打动,身体的吸引力也会随之增强。(湘潭市中心医院)


       恋爱百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生理性喜欢”对方

       在恋爱的亲密关系中,你是否有以下这些感受:

       在对方身边就感到欢欣雀跃,情不自禁想笑;

       想与对方发生亲吻、拥抱等亲密的肢体接触;

       喜欢对方身上的味道,只要闻到气味就会觉得很安心;

       对对方没有洁癖,不会嫌弃对方;

       仅仅见到对方就会感到性唤醒;

       喜欢模仿对方的动作。

       如果符合三条以上,大抵就是“生理性喜欢”了。这种吸引可能发生在初次邂逅时,也有可能在恋爱很久之后依然存在。

       如何平静面对“喜欢”带来的生理反应

       接受它的存在:不要对自己的反应过于苛责或焦虑。喜欢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与其他情绪一样,自然且健康。

       注意节奏:不要急于让情感发展。适度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感受。

       学会表达:如果觉得适合,可以尝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不仅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也可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

       反思自身需求:通过喜欢他人,我们也可以发现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例如,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在寻求某种安全感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