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内上演了一场跨越35天的生命守护战,一名胎龄32周4天、出生仅1410克的早产女婴小珍珠(化名),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下,接连闯过呼吸、营养、循环、神经四大关卡,最终健康出院。家属为表感激,为新生儿科献上了哈达和鲜花。
紧急集结
打响早产风险阻击战
7月10日12时30分,温江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到妇产科紧急通知:一名合并肾病、子痫前期的产妇需急诊剖宫产,胎儿可能面临早产风险。
科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儿科主任冉桃立即组织许玉华、陈鸿羽、陶媛、蒲艳艳、冯艳萍、宋柏玲等高年资医护团队携带抢救设备赶到手术室。辐射台预热、监护仪调试、复苏药品备置……20分钟内,一套完整的早产儿抢救系统准备启动。
13时许,随着一声啼哭,体重仅1410克的女婴降生。因其皮肤薄如蝉翼、血管清晰可见,医护人员亲昵地称她为“小珍珠”。
考虑到产妇曾有早产、胎儿夭折史,且本次孕期历经2周保胎治疗,新生儿科主任立即牵头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护士长组织成立专项护理小组,一场针对早产宝宝的“闯关计划”正式启动。
攻坚“四关”
多学科团队精准护航
呼吸关的考验来得最快。小珍珠虽能自主呼吸,但32+4周的早产孕周像颗定时炸弹,因为35周内出生的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能先天不足。
果不其然,出生后6小时,小珍珠出现呼吸窘迫,胸片提示双肺透光度降低。团队当机立断,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气管插管,精准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护理团队24小时轮班监测,根据呼吸频率动态调整无创呼吸机参数。针对后续出现的呼吸暂停情况,科室采用咖啡因治疗联合人工辅助通气,确保小珍珠每一次呼吸都能够平稳。8天后,小珍珠成功脱离呼吸支持,第一关告捷。
营养关上,团队展现了极致的精细度。小珍珠的营养关是场与先天宫内储备不足的持久战,宫内慢性缺氧让她的营养储备几近枯竭,护士们用1毫升针管进行微量喂养,每3小时记录一次进食量;24小时内,高年资护师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为长期营养支持搭建“生命通道”。当宝宝出现腹胀时,科室启动多学科会诊,从早产儿奶到母乳再到特殊配方奶,逐一排查调整,最终让小珍珠的体重在33天时突破2000克。
循环与神经关,科室建立了“每日监测-动态评估”机制:心脏超声提示小珍珠动脉导管未闭后,医护人员密切监测尿量、血氧、呼吸、体重、血压,经过精心护理后,动脉导管顺利关闭。
针对早产儿易惊的特点,病房调低光线、减少噪音,护理操作前必行皮肤抚触。31天后,头颅核磁显示小珍珠发育正常,神经系统量表评估正常,这标志着第四关顺利通过。
温情守护
生命礼赞中的医患情深
考虑到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科室开通“亲情绿道”:每周安排1次“袋鼠式护理”,由护士亲自教学并指导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喂养;帮助家长掌握喂奶姿势、体温监测等技巧。
“第一次抱她时,我的手都在抖。”小珍珠母亲回忆道。护理团队手把手教她如何托住小珍珠的头,如何让宝宝贴着自己的胸口,感受心跳的节奏。
为缓解家属焦虑,主管医生时不时地通过电话和小珍珠的父母沟通宝宝的情况,从“今天吃了30ml奶”到“体重长了20克”,细微的进展播报成为连接医患的情感纽带。
8月14日,经过35天治疗,体重2040克的小珍珠各项指标达标。出院当天,父母特意将一束花和珍贵的哈达献给科室团队:“谢谢医生和护士们,守护我的小珍珠。” (陈鸿羽 谭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