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仅4个月零14天的婴儿小壮(化名)因突发肠套叠排出大量血便,生命垂危。父母带着他从凉山州盐源县出发,奔波100余公里求医,最终经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团队奋力抢救,转危为安。
“手术风险极高,却是唯一希望”
当年轻的父母抱着小小的生命,奔波100余公里抵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时,小壮已气息微弱,染血的尿不湿和父母衣襟上的血迹令人触目惊心。
经验丰富的接诊医生陈方立刻警觉起来,结合病史和初步检查,确认为危急重症——肠套叠。超声结果显示:孩子肚子里,有不止一处典型的“同心圆”和“套筒”征象,这意味着肠道可能严重套叠、水肿,甚至出现坏死迹象。“孩子太小,坏死范围可能很大,手术风险极高,却是唯一希望。”主刀医生耿成义非常坚定。
当天凌晨,手术灯亮起。医生打开小壮的腹腔,浑浊的腹水中,本该粉红蠕动的末端回肠、阑尾、盲肠以及部分升结肠,呈现出紫黑与青灰色——已然坏死。为了最大程度保住孩子未来的消化能力,医生必须切除所有坏死部分,然后将健康的肠段两端精细吻合。手术团队争分夺秒,手术刀在显微镜下谨慎游走,缝合针在婴儿肠壁上小心翼翼地穿梭。两个多小时奋战后,坏死肠段被成功移除,新的肠道通路建立起来。
手术成功了,但小壮仍未脱离危险,他被送进了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面临感染、营养、出血倾向(凝血指标严重异常)等多重难关。在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和守护下,近两周后,这个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小生命闯过重重难关,顽强复苏:拔除了腹部的引流管、感染指标恢复正常……逐步恢复经口喂养,平安出院。
“最需要警惕的是果酱样血便”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刘培根提醒,肠套叠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极易导致肠坏死,危及生命。
早期预警信号包括:阵发性哭闹不安。宝宝无明显原因突然剧烈哭闹,难以安抚,哭闹一阵后可能短暂安静或入睡,但很快再次发作。这种异常哭闹可能是肚子剧痛的表现。呕吐。初期可能吐奶,随后呕吐物可能变成含胆汁的黄绿色液体。
“最需要警惕的信号是果酱样血便。”刘培根解释,这通常发生在发病后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宝宝排出暗红色、黏稠的血性大便,形似“果酱”或“红莓酱”,这是肠套叠非常典型且危险的信号。
刘培根称,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疼痛,父母一定要密切观察。如果宝宝出现阵发性、难以安抚的哭闹,伴有呕吐,尤其是观察到解出果酱样的血便,请务必立即送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