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选择服用中药调理身体。“要么是火大了”“要么是水量没有掌握好”……不规范的煎服方式可能导致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那么,究竟应该怎么煎服中药呢?记者采访了遂宁市中医院主管中药师王烔。
“煎药容器的选择直接影响药效。砂锅因其材质稳定、受热均匀,是煎煮中药的首选。”王烔介绍,陶瓷和不锈钢锅也可使用,但切记不能使用铝、铜、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损害。
其次,煎药前,药材的浸泡也很重要。王烔告诉记者,浸泡可以使药材充分吸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一般用冷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以水没过药材表面为宜。
煎药时,火候和时间是影响药效的关键因素。一般而言,头煎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煎20~30分钟;二煎则可缩短至15~20分钟。但对于感冒类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沸后10~15分钟即可;滋补类中药则可适当延长,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
此外,王烔提醒,有些药材需要特殊对待,才能发挥药效。例如,矿物类药材(如贝壳、龙骨等)应先煎3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同煎;芳香类药材(如薄荷、藿香等)则宜在关火前10分钟加入,避免有效成分挥发。
最后,煎好的药液应混合均匀,按医嘱分次服用。服药时间一般以饭前或饭后1小时为宜。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尽量不饮茶、不食用绿豆和萝卜等,以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