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4岁的超超(化名)因剧烈腹痛进入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室时,没人料到这场看似寻常的急症会演变成生死拉锯。胃穿孔引发的腹膜炎在腹腔蔓延,先天性膈肌缺损导致液气胸压迫呼吸,感染引发了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连肾脏也发出衰竭警报,小儿外科团队紧急启动急诊手术。
术后,超超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一场与死神的持久战就此拉开序幕。一本《ICU日记》记录了14岁少年惊心动魄的救治过程,更定格了这场生命接力中的温暖与力量。
灯火通明 与死神赛跑的夜晚
凌晨的ICU(重症监护室),因超超的到来彻夜灯火通明。CRRT导管穿刺紧急进行,内毒素吸附治疗像精密的“血液清洁刷”涤净毒素;强效抗感染方案迅速筑起坚固防线,三通道补液、血制品输注、三联升压药调控、呼吸机辅助呼吸……医护人员像高速旋转的陀螺,每一秒都在与死神竞速。
上夜班护士张慧会在日记里写下:“23:02,你从手术室被送入一病区。知道你是14岁的孩子,我们早做了准备,可看到你瘦弱身体上插着各种管路,还是忍不住心疼。”
下半夜,护士陈怡仍在忙碌:“医生指令精准果断,我和同事立刻投入战斗。预充管路、连接抗凝剂、设置治疗参数……每一步都沉稳迅捷。当暗红色血液流经冰冷的机器,再带着净化后的温暖流回你体内时,我默默祈祷:挺过去,少年,去拥抱属于你的阳光。”
八天奋战 写下生命奇迹
天蒙蒙亮时,陈怡终于松了一口气,写下好消息:“补液持续进行,升压药缓缓泵入,你的血压稳了些,心率也慢慢降了。”但白班护士刘桃利的心始终悬着:“当了妈妈后,其实怕管小朋友——我的心情总会跟着你的病情起伏。”
第三天,白班的忙碌尚未消散,电脑突然弹出危急值:18床右侧气胸。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骤降至85 ,超超苍白的脸蒙上灰暗发绀,心率飙至150次/分,升压药已用到极限剂量。“快!请心胸外科会诊,准备胸腔穿刺!”主治医生的声音打破宁静。胸外科医生飞奔而至,一场紧急处置在病房展开。
日记里,有家人的牵挂,更有医护团队的期待。护士许燕记录下温暖一幕:“你的爷爷奶奶来看你了,一声声焦急呼唤里全是牵挂,泪水在他们眼眶里打转。”张小青护士写道:“你睡得很沉,比前几天安稳多了,睫毛偶尔轻颤——这是好信号,说明你在慢慢好转。爸爸妈妈下午来了,妈妈握着你的手,指尖梳过你的头发,轻声却坚定地说:儿子加油,爸爸妈妈陪着你。窗外天暗了,病房里的灯却暖暖的。你安心睡,攒足力气,每一次平稳呼吸、每一个小动作,都让我们更有信心。”
第六天,护士李冬瑜见证了关键进展:“昨天结束CRRT治疗,今天更换了呼吸机模式,离战胜病魔又近一步。你渐渐清醒,虽有躁动想拔管,但好好沟通后就乖乖配合了。坚持住,愿你经此一战,此后顺遂安康。”
第七天,“最难受的气管插管拔掉了!”护士方俊的字迹里透着喜悦。
到了第八天,刘桃利推超超去做CT复查后,写下:“情况越来越好,廖医生为你拔除了胸部引流管和腹腔引流管,你看起来明显轻松了。听说可以查中考成绩了,真期待你妈妈带来好消息。祝愿你考上心仪的高中。”
雨过天晴 从ICU到阳光之下
八个昼夜的坚守终见曙光。超超感染受控、休克纠正、肾功能逐步复苏。转出ICU那天,护士李舟写道:“所有人都盼着你康复返校。下午雨歇风停,阳光穿透云层——愿你前路彩虹相伴,春和景明。”
经过儿科医护团队的努力,超超顺利出院,那本记录着抗争与温暖的《ICU日记》被郑重交到他手中。电话里,父母声音哽咽道:“谢谢你们,不仅救了孩子,还这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