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六三医院肝胆胰外科 邹海波
手术台上的 “安全驾驶者”
□樊牧 本报记者 陈健

       在邹海波看来,医生有两个责任:一是用柳叶刀切除患者的病灶;二是帮患者树立信心,跨过心里的坎。

       在三六三医院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邹海波的办公桌上,常年摆着一套止血钳、持针器和镊子。即便已是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台下的基本功训练他从没停过,打结速度仍能达到每分钟80个。“手术就像开车,技术再好也不能飙车,安全驾驶到终点才是最快的。”他常说。

       在邹海波看来,医生有两个责任:一是用柳叶刀切除患者的病灶;二是帮患者树立信心,跨过心里的坎。

       去年,一位年轻患者查出肝脏占位,担心手术安全,又惧怕伤口大,整夜难眠。邹海波拿着片子跟他一点点分析:“我们试试单孔腹腔镜,伤口小,恢复快,但前提是确保安全。”最终,他通过一个3厘米的切口完成了手术,出血量不到50毫升,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床。

       患者后来感激地说:“早知道这么顺利,就不担心了。”邹海波却摆摆手:“是你病灶发现得早,我们术前讨论了好几轮,不能为了微创而微创。”

       他的手术以精细著称,执业以来保持着胆道损伤为零的纪录。数千台复杂手术的经验,不是凭空来的。手机里2万多张照片,被AI误判成“美食”,其实都是手术细节和标本——每台大手术后,他都会亲自剖开标本,放好比例尺拍照归档。“这些都是教材,也是经验。”他笑着说。

     “今年是我当医生的第21年,我太幸运了——干着自己喜欢的事。”邹海波说,他喜欢手术台上的专注,也享受术后看到患者康复的踏实。他主持科研课题、发表30多篇论文、翻译专著,不是为了头衔,而是“想把经验变成更多人能用的方法”。

       办公室墙上挂着的几面锦旗,是患者硬塞给他的,他总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科室里的人都知道,邹海波收到锦旗时最开心,不是因为荣誉,而是“这说明患者真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