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5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南充市中医医院儿科 黄芹
诊室里的 “糖果阿姨”

       儿科医生的诊室里,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孩子们的笑脸。守护这份童真,就是黄芹从医最大的意义。

       在南充市中医医院儿科诊室,黄芹医生的温柔安抚总能让紧张的孩子放松下来。工作十年间,她的诊室抽屉里常备着各种糖和贴纸,而更让家长信赖的是她的专业与耐心。

       作为主治中医师,黄芹在儿科领域深耕不辍,是多个省级专业委员会委员。她擅长运用“内外同治”疗法,辨证论治小儿咳喘、积食等常见病,并采用中药贴敷、推拿等特色外治法为孩子调体质。

       十年间,她的年门诊量逐步增加到15000余人次,相当于每天要接诊近50个孩子。最多时一天要接诊100个患儿,无数次起身、弯腰、查体,白大褂后背的汗渍干了又湿。

     “儿科是‘哑科’,孩子不会说,医生就得多看、多问、多想。”这是黄芹常说的话。

       如今,她仍保持着每周研读古籍的习惯,抽屉里的《中医治法与方剂》被翻得卷了边。“去年参加四川省中医儿科学术年会学到的新治疗方法,现在用在生长发育落后的孩子身上,效果特别好。”她说,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中创新,而创新的底气,永远来自临床的千锤百炼。

       诊室里的小熊贴纸和草莓味糖果是她拉近与孩子距离的“秘密武器”。为减少家长等待,她常常一整天不喝水,午饭也只是匆匆喝盒牛奶。有次看到候诊区打瞌睡的幼儿,她特意提前开诊。

       她的付出赢得了广泛认可,患儿不仅来自南充本地,还有广安、达州等地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黄医生的药苦,但孩子肯喝;她说话轻,但我们听得懂。”一位患儿妈妈的话,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从初出茅庐的“黄医生”,到备受孩子喜爱的“黄阿姨”,十年间,她守护的不仅是健康,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正如她常说的:“儿科医生的诊室里,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孩子们的笑脸。守护这份童真,就是我从医最大的意义。” (邓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