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5年07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向前 蒙顶山给我的答案
□德阳市罗江区人民医院 董方芮

       30余摄氏度的盛夏,何处寻得一份清凉与意趣?前些日子听闻同事徒步蒙顶山,心向往之。上周末,循着兴致,踏上了这片位于雅安、于我而言尚为陌生的山峦。

       此前对蒙顶山的认知,仅限于“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一千古佳句赞誉的所在——中国十大名茶“蒙顶甘露”的故乡。亲临其境,方知盛名不虚。从海拔约80米直至千米的中山地带,广袤茶园自西向东铺展,堆青叠翠,绿浪翻涌,苍翠欲滴,蔚为壮观。这里,不仅孕育了名扬四海的香茗,更是世界公认的茶文化发源地,享有“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尊荣。

       走进蒙顶山景区,徒步打卡的第一站便是那气势磅礴的“天下第一壶”。青花龙纹的巨型茶壶高9.8米,壶身直径16米,壶嘴倾泻而出的“茶水”注入下方大茶碗,继而形成落差约50米的“茶瀑布”,气势恢宏。顺着山势,我和“搭子”沿着梯步继续向前走。道旁是大片茶园,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成片的茶树。未行多久,“搭子”已经气喘吁吁,徒步的滋味,果然比想象中来得真切。

       蒙顶山古木参天,千年茶树更令人惊叹。起初,我并没有看出它是“茶树王”,嘴里喃喃道:“茶树王在哪里啊?”身旁路人笑指道:“喏,这不就是么!”这株“茶树王”属灌木型,由四根树干组成,树龄约1104年,树干虽显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我贴近细观,只见树干上刻满了时光的印记,似乎在低语着千年的风霜雪雨,历经沧桑而英姿不减。站在“茶树王”旁,我不禁感叹这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继续前行,一道“龙墙浮雕”深深吸引了我,成为我此行最爱的景致。浮雕长23.97米、高2.26米、厚0.5米,由红砂石精工雕刻而成。它以龙形为轮廓,依梯而建,刻于牌坊神道两侧。墙上巧妙融入了“皇茶进京图”与“采茶大典图”,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蒙顶山茶文化的辉煌历史。浮雕上,采茶女灵巧的手指在嫩叶间翻飞,采摘着片片珍茗,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皇茶”进京的队伍则浩浩荡荡,驮载着蒙顶山的贡茶奔赴京城,那份荣耀与自豪,透过浮雕,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这龙墙,不仅是一道壮丽的风景,更是蒙顶山深厚茶史的重要载体,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深刻体会到茶文化的底蕴。

       再往前走就是丛林了,茂密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清脆的鸟叫声在林间此起彼伏,清脆悦耳。深吸一口气,满是阳光和夏日的味道,顿觉神清气爽。林间小径蜿蜒曲折,两侧是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散发着夏日特有的芬芳。偶有几只小虫停驻枝头,平添几分野趣。漫步其间,心绪也随之静了下来。

       徒步的终点,落在了“天梯古道”。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古老的青石台阶依山势笔直向上延伸,两旁古木参天形成的幽深感,仿佛将天梯托举,直通天际。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阳光斜照,将天梯的每一级都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更显古道的神秘与壮美。站在天梯之上,俯瞰脚下苍翠,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古人的智慧与勤劳。此地不仅是光影的秘境,更是涤荡心灵的所在。

       站在蒙顶山之巅,汗水浸透衣衫后的眩晕感无比真实。而此刻,脚下延伸的路,便是唯一的指引——我只需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