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5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突发心梗 入院前该如何急救
□刘金呈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突发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常常来势凶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在等待专业医疗救助到来之前,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抢救成功率。那么,遇到突发心梗时,入院前应该做些什么呢?

       什么是心梗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胸闷、气短、冷汗淋漓、恶心、呕吐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左臂疼痛或放射性疼痛至下颌、背部等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心梗并不总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一些不典型表现易被忽视或误诊。例如,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痛,类似“胃痛”,但服用胃药无效;无口腔疾病却突发牙痛;头晕、晕厥、极度疲劳且休息无法缓解等都可能是心梗前兆。尤其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因神经敏感性降低,可能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或轻微不适。此外,在梅雨季、寒冷季,因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原因,心梗也易发生。因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警惕并采取行动。

       院前急救五步法

       立即拨打120,保持冷静沟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清晰告知患者症状、年龄、性别,具体地址(最好派人到路口接应救护车)。切勿自行驾车送医,颠簸可能加重病情,且会错过院前急救黄金时间。

       让患者静卧休息,减少耗氧:协助患者平躺或半卧位(头部略抬高),松开衣领、腰带,保持环境通风。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环境,移除不必要的围观人群,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和空间接受急救处理。

       正确使用急救药物(如有医嘱):如果患者有既往心脏病史,并且医生曾建议在发作时使用某些药物,可以在急救人员指导下服用以下药物: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阿司匹林(嚼服300毫克,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

       注意: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切勿随意用药,尤其是硝酸甘油,部分患者可能因低血压或其他原因禁用。

       心肺复苏(CPR)+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适用情况为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操作步骤为:胸外按压——双手交叠,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清除口腔异物;人工呼吸——捏住鼻孔,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1秒),观察胸廓起伏;持续循环——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直至AED到达或专业人员接手;AED使用——开机后按语音提示操作,贴好电极片,避免接触患者身体,等待分析心律并除颤。

       持续观察,安抚情绪:密切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和意识变化。用平静的语气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因紧张加重病情。

       心梗急救常见误区

       在突发心肌梗死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受到传统观念或错误信息的影响,采取了一些看似“积极”的措施,但实际上不仅无效,还可能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急救误区及其危害——

       盲目拍打胳膊、掐人中:这些做法缺乏医学依据,并不能缓解心肌缺血的情况。相反,这样做会浪费时间,延误拨打急救电话和实施有效急救措施的最佳时机。

       自己开车去医院:很多人认为自己驾车前往医院比等待救护车更快,但事实上,救护车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和心电监护、除颤仪等设备,在转运途中即可开展初步救治。而自行前往医院的过程中,一旦病情恶化,患者可能得不到及时处理,风险极高。

       给意识不清者喂水或服药:当患者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时,吞咽反射可能已经减弱,此时强行喂水或口服药物极易导致呛咳、误吸,甚至引发窒息,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保持患者平卧、开放气道,并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如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

       胸痛不严重就不算心梗:心肌梗死的表现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女性,可能出现非典型症状,如乏力、恶心、背部不适、牙痛等,疼痛感也不一定强烈。因此,不能仅凭疼痛程度来判断是否为心梗,任何疑似症状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预防胜于治疗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患有这些慢性病的人群应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保持血压、血脂和血糖在健康范围内。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应做到低盐、低脂、低糖,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脏病风险。

       定期体检:随着年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项目,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干预。

       识别高危时刻,提前防范:冬季清晨、剧烈运动后、情绪激动时易诱发心梗,需格外注意。

       结语

       心梗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掌握正确的院前急救知识,不仅能挽救生命,更能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