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5年07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旅行就是向健康出发
□本报记者 白华宇

       近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四川将以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为路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其中,“文旅+健康”也受到了不少关注。

       徒步奖章受热捧 没有奖励也能有收获

       健康和安全是快乐旅行的大前提。在文旅事业中做好健康服务、保障游客安全,是卫生健康工作者应尽之责。而反过来讲,旅行本身也是身心健康的一种生动诠释。

       这些年,各地文旅部门不断推出新举措。许多自然和古建主题的景区利用其地理、人文和风光特点,推出各种吸引年轻人参与的新旅游模式。雅安的蒙顶山和碧峰峡、绵阳的九皇山、眉山的瓦屋山、德阳的神瀑沟,以及阿坝州的毕棚沟和阿尔沟等景区纷纷推出“徒步打卡奖章”,以地域文创和运动奖励的模式,吸引年轻人登山徒步,受到热捧。

       在奖章的激励下,许多人加入了徒步大军,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锻炼身体,还领取专属“奖章”成为社交标签,可谓一举多得。不过,小白想说的是,即便没有奖章等物质奖励,与大美风光的邂逅本身,就是一次身心的深度调养。

       前段时间,小白去了成都新津的老君山。617米的山高对徒步爱好者来说可能连入门都算不上,但起点线上的百层阶梯也让小白狠狠流了一身汗。

       不过,登上老君山的过程虽然累,但精神并不疲乏。老君山是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龙门派圣地,自古就有“稠粳出云”的美誉。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展示。驻足山门前即见对联“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道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蕴含道家“天人合一”“抱元守一”的哲学思想。走过百步阶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映入眼帘,清静的氛围让不少游客即便双脚发软也不愿大声喘气。这种“道法自然”的和谐氛围一度让小白忘记了职场喧嚣,意外之间得到了锻身又练心的奇妙体验。虽然这里没有奖章、没有鸡蛋,但这种由内而外的清新感也不失为一个收获。

       从“云旅游”到“真行走” 重建身心联结

       如今,信息越发通透,技术也越来越发达,“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小白身边的一些朋友颇具信息时代的实用主义,他们如果有想去的地方,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搜索去过该地的旅游博主,看看他们拍摄的景点,听着他们的解说,瞬间就“拔了草”。但旅行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切身的感受,可能只有真正到过那个地方,才能从身心上有所收获。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PERMA幸福模型中,“人际关系”是重要支柱之一。而共同旅行创造的回忆与默契,往往比日常相处更能增进感情。如今,不少人加入了徒步社群或俱乐部,定期举行集体徒步活动,不仅探遍了美景,还收获了友谊,提升了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小白还想起了一个网名叫“Ride with Gabi”的意大利视频博主。他在成都青城山徒步时,面对万籁俱寂的清幽氛围,竟情不自禁地落下泪来——有时候,旅行就是有着这种特别魅力。外国友人或许对道家的理解不及我们,却也能体会出特别的境界,旅行让所有人都能在行走的脚步中体会到别样的感受。

       小白觉得,旅行对健康的意义不仅限于登山、徒步等“拉体能”式的锻炼,更是一次对内心的舒缓和清洁。而这样的益处,是不限于旅行方式的。我们踏上旅途,双脚丈量土地的过程,其实就是给身体按下“重启键”。在旅途中,你能暂时忘记职场和生活带来的身心疲惫,会遇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和他们分享旅行的见闻、交流彼此的生活。与各种人和事的偶遇,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善意。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心理健康的益处不言而喻。

       所以说,旅行本身就是向健康出发。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行,更是一场身体与心灵的修行。别再让“云旅游”代替你的脚步,别再被工作和生活的琐碎束缚住自己。当然,当你决定出发,也要做好各种准备,关注路途和目的地的天气、灾害预警等信息,合理安排旅程,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

       小白相信,随着四川“文旅+健康”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创新实践:或许是依托中医药资源的养生之旅,或许是结合熊猫生态的亲子徒步,又或是融合非遗技艺的疗愈工坊。当健康成为旅行的天然属性,当文化成为身心的滋养源泉,这场“向健康出发”的旅程,终将成为“健康四川”建设的生动注脚。所以,不妨在这个周末就背起行囊,让双脚带你遇见风景,让心灵在行走中重获平衡——毕竟,最好的健康处方,往往就在下一段旅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