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感染性疾病科按下“急救键”,重症医学科、肾内科、血液内科随即24小时待命。血浆置换与抗生素“双管齐下”,营养方案搭配免疫调节精准出击……多学科团队连续30天争分夺秒,终于将56岁肝衰竭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面印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正是这场生命保卫战最动人的注脚。
忽视病情
危机悄然降临
家住成都市温江区的张阿姨今年56岁,患有乙肝,家中2名亲人也患有此病,其中一位亲人甚至因肝硬化离世。然而,20多年来,乙肝在她眼中就像个“不痛不痒”的小毛病,她总认为“没症状就不用管”,从未认真对待过。直到那个高烧不退的夜晚,持续两天的发热让张阿姨痛苦不堪,还伴随着剧烈的腹胀和腹痛。家人慌了神,急忙将她送往温江区人民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严重异常,胆红素飙升至正常值的10多倍,凝血功能几近崩溃,多项炎症指标也高至极限。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晚期、严重腹腔感染、脓毒血症……一个个诊断像重锤般敲在家属心上。“当时,医生说我母亲的情况非常危险,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张阿姨的女儿仍心有余悸。
多学科协作
打响生命保卫战
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感染性疾病科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重症医学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营养科、输血科……各科专家迅速集结,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抗感染与凝血支持:针对重症感染,团队精准选用抗生素及时有效控制感染,并通过输注血小板、血浆置换等多种方式纠正凝血功能,成功遏制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突围:治疗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入院第二天,张阿姨突发肝性肾病、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医生凭借敏锐的临床判断,果断调整用药方案,通过利尿剂与血管活性药物联用,使尿量逐步恢复,心肾功能显著改善,成功闯过这一难关。
脑病逆转:就在大家稍感欣慰时,张阿姨又突发肝性脑病,陷入谵妄。感染性疾病科联合重症监护室,采用乳果糖灌肠降血氨、门冬氨酸鸟氨酸护肝等综合措施清除毒素,成功唤醒张阿姨的意识,让希望再次燃起。
营养与免疫调控并重:营养科定制肝病专用肠内营养方案,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帮助张阿姨重建免疫屏障。
30天守护
续写生命奇迹
“那段时间,医生护士们几乎24小时守在妈妈床前。”张阿姨的女儿感动地说,“特别是高春艳护士长,每天都会亲自来指导我们护理细节,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经过1个月的精心治疗,张阿姨各项指标趋于稳定,终于可以出院了。
出院当天,张阿姨的爱人和女婿送来锦旗,“这面锦旗,承载着我们全家对医护人员的无限感激。是你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回家后,张阿姨特意去理发店,剪短了泛白的长发,她笑着说:“从头开始嘛。”
医生提醒:肝脏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如果出现乏力、黄疸、凝血异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慢性肝病患者需定期监测,戒酒慎用药物。预防感染、早期识别,是守护肝脏健康的关键。 (谢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