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是现代医学挽救生命、改善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切口感染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规范化的术前皮肤清洁可使感染风险降低30 ~50 。做好皮肤准备不仅是医护人员的职责,患者的主动配合同样重要。
术前沐浴:筑牢第一道防线
手术前清洁皮肤的第一步从家庭护理开始。人体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可能携带上千个微生物,特别是皮肤褶皱处和指甲缝容易藏匿致病菌。建议患者在手术前2天开始,每天用抗菌沐浴露清洗全身,重点清洁手术部位。水温控制在38℃~40℃之间,既能保证清洁效果,又不会造成皮肤过度干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用力搓澡,防止皮肤出现微小破损;清洗时间不少于5分钟,确保杀菌成分发挥作用;清洗后使用干净毛巾擦干,不建议使用身体乳;手术当天早晨需再次清洁(局麻手术可视情况调整)。
常见误区提醒:普通香皂的抑菌效果有限,建议使用含氯己定成分的专业洗剂。若家中没有抗菌沐浴露,可用普通沐浴露代替,但要适当延长清洗时间。
备皮处理:科学去毛新认知
传统观念认为手术部位毛发必须剃除干净,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剃毛时产生的微小伤口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通道。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除非毛发直接影响手术操作,否则应尽量保留。当确实需要去除毛发时,推荐使用以下方法。
电动剪刀:将毛发修剪至0.5~1cm长度,避免损伤毛囊。
化学脱毛剂:适用于非敏感皮肤,需提前24小时测试过敏反应。
激光:适合择期手术患者,需提前数月准备。
特别注意:必须去除毛发时,操作时间应尽量接近手术开始时间(建议术前2小时内完成),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患者切勿自行剃毛,家用剃须刀造成的肉眼不可见的微小伤口,可能使感染风险增加3倍。
皮肤消毒:构筑防护屏障
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会进行专业级皮肤消毒。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严谨的科学规范。
消毒剂选择:常用聚维酮碘溶液,其广谱杀菌作用可覆盖各类病原微生物。
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向外扩展15~20cm,关节手术需消毒整个肢体。
擦拭手法:采用“回”字形螺旋式消毒,由中心向外周扩展。
干燥时间:自然晾干至少3分钟,确保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特殊部位处理:脐部要用棉签蘸取聚维酮碘旋转清洁,而开放性伤口则应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使用稀释聚维酮碘溶液。
术后护理:持续守护切口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皮肤防护的终止。术后72小时内,切口周围的皮肤护理同样重要:
保持干燥:术后24小时内避免接触水,出汗时及时用无菌纱布蘸干。
仔细观察:关注皮肤是否出现发红、肿胀、异常渗液。
规范清洁:换药时使用生理盐水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清洁。
防护措施:避免衣物摩擦切口,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
对于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的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敷料预防压疮。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术前需将血糖控制在7~10mmol/L,因高血糖会削弱皮肤屏障功能。
肥胖患者:需加强皮肤褶皱处的清洁,必要时使用抗菌粉剂。
过敏体质者: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消毒剂过敏史,可改用碘伏溶液。
急诊手术患者:采用“两步法”快速清洁:先用纱布擦除明显污物,再进行常规消毒。
通过以上科学规范的皮肤准备,配合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能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需要强调的是,从术前沐浴到术后护理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医患双方密切配合。当患者对任何步骤存在疑问时,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记住:规范化的皮肤清洁不是烦琐的程序,而是守护生命健康的重要防线。(三六三医院)